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1-12
浏览量:
对任何—国人民来说,最为紧迫的任务是认清破坏其团结的残忍的敌人,以及造成分裂的原因,并对破坏分子采取严厉措施,促成民族的团结。而总体战领导的最为紧迫的任务是,要求总体政治领导推动民族团结——而这本来就是总体政治所应负的民族义务。如同要求对敌人有一个正确认识一样,对民族团结的本质及其基础也必须持正确看法。
破坏这种民族精神、国家团结,或者让对手自废武功、自行崩溃,是间接路线的战略目的。
5、假痴不癫:既成事实。
《三十六计》对假痴不癫的解释是: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
日本人战略思维的特点是擅长伪装——说“擅长”都委屈了日本人,说热衷迷恋陶醉可能更合适:出兵朝鲜,是为了帮助朝鲜脱离清朝的宗主统治;占领中国,是为了帮助中国摆脱反抗西方文明;钓鱼岛国有化,是为了减少刺激中国……这些假痴不癫造成既成事实的做法,做的人是假傻,信的人才是真傻。
钓鱼岛事件之前,从石原抛出购岛论开始,国内外的很多专家都在论证购岛的不可能(就像现在论证中日战争不可能一样),日本官方甚至多次传递“维持现状”的信息,直到在一个月内快速完成所谓国有化交易,才让中国认清这场双簧戏的真实目的。
现在中国做出强硬反制,日本再次启动虚虚实实的伪装欺骗手法,这边呼吁冷静克制,那边示弱经济受损,不知国内将游行抗议等同于暴民、唯恐损害经济的专家公知们,究竟是真傻还是装傻?
日本人对于在假象中达到目的的精巧计划及其热衷,甚至视为最大的奖赏。疯狂与冒险是日本的性格特质,中国语境下理解日本人的疯狂与冒险是完全错误的:中国语义里的疯狂与冒险都意味着冲动、偶然性、鲁莽甚至幼稚等,日本人的疯狂与冒险是经过精密算计、精心准备、恒心坚持的疯狂与冒险,是一种高度理性(未必正确)的狂热。武士道、下克上、偷袭珍珠港等,都是这种性格的体现。
6、不宣而战:一战决胜。
传统的战争通常经过宣战、动员、集结、对阵、战役等诸多阶段,且经多个小战役而最后决战。现代战争无数次颠覆这种战争过程的观念:如首战即决战。日本的近代战争方法,对西方的战争思维也造成冲击。
鲁登道夫在《总体战》里总结道:以为战争必须从宣战开始,是一种错误观点。日本1894年对中国的战争和1904年对俄国的战争,是以突袭中国或俄国的运输舰或战舰开始的。不要象1914年那样,发表什么宣战书或漏洞百出的人民宣言,它曾使德国的作战和人民在战争初期遭受了难以言状的损失。
显然,不宣而战、一战决胜,在纳粹德国的闪电战中得到体现,偷袭珍珠港则是日本式战略思维的延续。
在可能的钓鱼岛交兵中,战斗的形态将依然会是不宣而战且一战决胜——从目前的实力对比上看,日本并不拥有一战击溃中国,或者成建制击败某个舰队的能力,重现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概率几乎为零,中国却在理论上拥有“摧毁日本”的能力。
但这种战略上的优势,并不意味着可能的“钓鱼岛海战”,中国一定会获得战役胜利。日本在局部战役上的武器等优势,未必比中国军队差。认为钓鱼岛海战中国必胜,这是危险的轻敌思想。
有些友好人士看了上面的内容,或许会认为将日本人妖魔化或想得太复杂,如这位资深媒体人连清川《别妖魔化日本,中日战争可能性为零》的文章。
本人在《中日关系终归要有个了断》里已简要阐述了日本的国家意志:从丰臣秀吉开始,经明治维新到二战,延续至今,当前日本掌权的政客,依然存有霸占中国、征服中国、打压中国的思想,这是日本300年来对中国的国家战略:日本人还没有学会或不想回到军事上臣服美国、经济文化上不如中国的国家处境。
统帅上述六个战略方法的,就是日本人近300年尤其是近100多年来形成的超越中国的野心。在过去100年对中国的优越感里,日本人从“骨子里”对中国的崛起与强大最不舒服。
7、战略意志:纲举目张。
从明治时期的瓜分中国论,到二战时期的亚洲救主论,到今天的中国威胁论,日本的国家战略始终以侵略中国为基本目的。即使在今天这样双方各方面实力已经发生逆转的形势下,日本人还是不能接受或千方百计地想改变这个趋势——这是日本国家战略,及其背后的国家意志与驱动力。围绕钓鱼岛的一切,无非是掩盖日本人真实国家意志的战略烟雾。
战略意志有三个要素:目标清晰型、坚定性、持续性。日本对华的战略意志,从遂行(1894年甲午战争)角度持续100多年,从形成(丰臣秀吉1592年万历朝鲜之役)算起延续420多年,日本对华战略意志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万不可忽视或轻觑。
并不是中国人在费净心机图谋日本,是日本到今天还在不合时宜地延续其100多年来的国家意志,在无所不用其极地企图遂行对中国的战略目标:侵略中国或者让中国在内乱中衰败。
这是中日关系必须有个了断的根源:日本人一天不死心,即放弃其错误的国家战略,中日之间就一日不得安宁,东亚乃至世界和平也难得安宁。
认识日本人的战略思维,尤其是对中国战略思维的特点,并不意味着中日会发生二战那样规模的战争,但即使是潜在的、局部的“钓鱼岛海战”,也足以显示真实而深入地认识日本,并非可有可无之事。
从现实角度看,中国历来对日本的轻视,是一种最错误的颟顸自大,或曰战略误区。只有真实、深刻地看透日本,才能解决日本这个问题。
对于朋友,可以只用感受、情绪甚至钝感;对于对手,必须剖析透彻。是对手又不去剖析,最后只会吃亏。这条原则在战争上、商业上、人际交往上都适用。
最后说一句:对日本地理历史文化的研究,各随各兴趣;对日本战略思维的研究与认知,才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附:为什么今天还会出现“日本问题”?
二战的日本,实际被美国击败,在苏联对日本精锐关东军开战后,日本孤立难支,选择了投降。这个投降,避免日军精锐被全歼:投降时日军总数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不到15%;关东军向苏军投降68万,占9%.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0万,占76%——这是刘老师所说的“瓦全”,对日本来说无异于“诈降”,军国主义分子的幽灵还坚固地存在于日本社会。这些人,即1950年以前生人不彻底退出人类舞台,日本军国分子就会不断附体重生。
我们可以寄希望于“战后新一代”。这一代人,总体来说,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理性、和平的愿望大于战争与复仇。
上一篇 : 叶檀:纸币泡沫推升金价 下一篇 : 巴氏灭菌机 巴氏杀菌机如何杀菌?巴士灭菌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