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9
浏览量:
汤森路透日前发布全球创新力企业百强,中国又一无斩获,日本却25家企业入榜。中国的GDP和研发投入均已超过日本,造成此差距的原因在于,是否相信活力在民间,日本技术研发的主力军是民间企业,而非政府主导。除房地产、金融、IT外,向日本学习技术研发、培养实业尤为必要。
4日,世界知名企业及专业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发布2012年全球创新力企业(机构)百强,美日欧韩包揽,中企无一入榜。新浪财经报道后,这一新闻被广泛转载,笔者检索发现,在评论意见中,“反省”的声音占绝对主流。
很多网友留言道,“革命远未成功,国人仍须努力”、“垄断和国进民退埋葬了中国经济的未来”、“中石油中石化电力烟草华为中兴,跑哪儿去了?”、“都忙着搞房地产赚快钱,创个鸟新”、“山寨能力,无人能敌我强大祖国”。
另一方面,紧随美国后的日本共25家企业入榜。尽管如此,日本国内也充斥着“反省”的论调。与中国媒体报道标题多加入“中国榜上无名”、“中企无一入榜”一样,日媒的报道标题都不约而同地加入了“日本25家减2家”,或干脆将“25家”去掉,核心是质疑“为何减少了2家?”、“是否意味着日企创新力在减弱?”
其实,从研发投入来看,中国并不逊于日本。联合国2011年发布的《全球知识产权年度报告》称,中国的研发投入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三。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10月25日联合公布的《201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也显示,2011年中国研发投入8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占GDP比重升至1.84%,“已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那么,中日两国的企业创新力究竟差在哪儿?
山寨:青出于蓝需胜于蓝
谈到企业创新力,“山寨”是绕不开的关键词。在中国,“山寨”恐怕与“高富帅”(抑或“糕富帅”)一样热门,这背后反映出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一直遭美日等国诟病。
在日本,经常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普遍存在的‘山寨’”,这无疑被视为是中国风险(China Risk)的重要构成部分。但笔者每次都不会全盘否定,在某种意义上说,“山寨”是每个国家走向近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必经的阶段,美日也曾是“山寨大国”。
据传,狄更斯1842年到访美国时,曾吃惊地发现作品被大肆盗版,他呼吁美国保护著作权,非但无人理睬,还遭美媒谩骂“只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无赖”。当时的美国正“山寨”得不亦乐乎,正是依靠模仿欧洲的技术和创意来巩固自身的经济基础,这一现象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日本当然也不例外,其“山寨”历史甚至更久远。今天走在日本列岛,京都、奈良等地的中国痕迹仍随处可见。明治时代起又开始模仿欧美,直到1930年代,丰田还在模仿美国汽车同行,先模仿克莱斯勒,后又“山寨”福特,并美其名曰“逆向分解”,这一历史也持续约50年,直到1980年代才确立了自主品牌。
但不得不强调的是,为“山寨”寻找合理解释,并不等于认可其存在,更不构成让其持续的合理理由。日本即使在“山寨”阶段也在为创新做准备。1885年颁布《专利法》,1955年将4月18日定为“发明日”,1960年又将4月16日至22日定为“科学技术周”,并设立天皇奖、总理大臣奖、内阁大臣奖、发明协会奖、全国发明奖等,都是鼓励创新的做法。
总结历史,美日对“山寨”的摒弃,皆源于自身发明创造的增多。当假冒伪劣、山寨产品从中国市场消失时,也将是中国成为成熟经济体之日。
日本的创新力何在
摆脱“山寨”的关键在于加强技术创新、技术研发,但如上所述,中国的研发投入实际上已超过日本。
对此,正在日本进行新能源考察的某大型国企部门主管对新浪财经表示,“中国的研发经费存在普遍的重复申请,比如就国企而言,以某项技术研发课题的名义,往往可以向科技部、能源局等多处机构申请经费,但其实项目只有一个”。
长期从事中日项目投资的日本SYNLINK公司CEO邓鸥则对新浪财经表示,“其实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即创新主要来自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或个人,很多研究都证明企业大小对创新的影响很小。在创新方面具有潜能的中国中小企业需要跑市场、求生存,融资都困难,没有多余的资金去进行技术研发”。
该国企部门主管也认为,“在中国,控制着资源、能源行业的国企资金雄厚,但很难有创新的动力,在短短的数年任期内为做出政绩,领导往往会倾向短平快,宁肯引进也不愿创新,创新有风险,引进则立竿见影,很难立足长远来进行技术研发。”
此外,邓鸥认为,“日本的技术研发是企业主导,大企业往往只研发最核心、高端的部件,其他部分交给与其一体化生存的中小企业负责。比如,丰田汽车公司如同组装厂,核心部件由丰田自主开发,其他的来自中小卫星企业,各部分有机配合,组装完之后代表的是丰田品牌。日本的很多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市场营销能力,但技术研发能力很强。”
的确,日本被誉为是“工匠国”,其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优秀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名,但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原材。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甚至不乏“only one企业”(独此一家)。
笔者查证,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两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且这种研发的主力军是民间企业。
“与之相比,中国是政府主导的研发模式。政府主导的研发或许能在导弹、太空等领域取得成绩,但就产业技术而言,政府主导鲜能成功。另一个创新源是大学,但中国并没有如日本一样建立起真正的产学研模式,大学的科研成果很多无法实际应用,甚至二者南辕北辙”,邓鸥补充道。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冯昭奎也认为,“在20世纪,许多科技发明出自欧美,但将欧美的新发明或试制品最终变成批量生产的工作,大多是由日本人完成。日本的经验告诉人们,从科技论文出来的东西往往易于移植易于引用;从科技实践出来的东西往往易于保密难以借用,我们应克服‘重论文轻实践’的倾向。”
此外,该国企部门主管举例称,“我们和日立、东芝等多有合作。日企有技术优势,但有时会败给德法。日企在技术上追求完美,当自认为技术还不够完善时会怯于拿出手,不会夸大地宣传,日本为此失去了很多机会”,但他强调“精益求精的研发精神值得肯定”。
正如刚卸任的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所言,“经济不只是单纯地建造工厂然后高效运作”,中日在经济基盘建设上仍有很大差距,日企在国际市场上风光渐失,但在很多领域仍是不可小觑的“隐形王者”。
中国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除了房地产、金融、IT之外,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培养扎实的实业做支撑;中国企业要想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强者,除了盯着现金流、资产负债表等内容之外,还要好好拿日本企业做一个参照。
上一篇 : 叶檀:纸币泡沫推升金价 下一篇 : 巴氏灭菌机 巴氏杀菌机如何杀菌?巴士灭菌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