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商企业集团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具有先天上的‘脆弱性’。首先表现在拥有银行、信托、保险三大主要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较少,而拥有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金融控股集团较多;其次是它们对金融机构的持股基本上达不到控股,甚至达不到相对控股;第三,也是最要命的,它们对金融资源的整合能力几乎为零。“某业内人士表示。
先天的脆弱性加上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使得“实业系”金融控股集团自去年以来逐渐失势。德隆的崩溃是一个标志。复星收缩战线、宝钢回归主业等则为这一趋势提供了一个个的注解。
“金融领域的经营专业性要求很高,实业集团没有任何优势,同时,中国的实业集团还没有发展到需要自己的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程度。”赵锡军向记者表示,“即使是GE这样产融结合的典范,进入金融领域后,其地位还是比不上老牌的金融企业。从国际上看,比较成功的案例出现在日本,如三菱金融集团,但其成功的前提是三菱实业的触角已经遍及全球范围,而三菱金融集团主要是为三菱实业及其客户提供服务。”
赵认为,从资本“供应”的角度来说,随着金融业的开放,监管部门和金融企业本身在改革的过程中,更愿意吸引有管理经验和专业优势的外资金融机构作为股东;从“需求”的角度来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融资渠道的增加,中国的企业将不再需要通过自己掌控金融企业来获得现金流。
业内资本抢滩“金融控股公司”
“银行系”、“保险系”金融控股雏形兴起的背后,是监管层的推手。
早在2004年上半年,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公开表示,由纯粹的投资公司或者非金融企业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未必是中国金融业走向综合(混业)经营的良好模式,应当由金融机构来组建。“尽管现有的法律依然要求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但监管部门一直以来都在采取变通的方式进行综合经营的试点。”中信国际研究所研究员舒志军表示。
上一篇 : 中国企业家都应该补上危机公关这一课
下一篇 : 切菜机 切菜机哪个牌子的好用?切菜机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