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0
浏览量:
烦恼的工作餐
“吃什么?去哪儿吃?跟谁吃?”每到下班时,办公室都少不了这样的讨论。可谓:每到饭点必纠结,想必上班族们都能感同身受上述“三个人生终极问题”的烦恼。
眼看着每到中午,公司的微波炉定时运作,那些个自带的便当盒便轮番上阵,办公室内“十米飘香”。而有的人却不得不和同事结伴叫外卖或者吃“围餐”,久了也会心生厌倦,在外用餐开销不小,还要担心食品安全问题。那不如回归公司食堂吧,“大锅饭没什么味道,好在干净卫生,就图解决温饱吧!”
其实,同样的烦恼也困扰着身为企业“大管家”的HR们:员工食堂办还是不办?如果办,如何才能既节约成本又令员工满意呢?如果不办,如何协调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呢?对于员工而言,衣食住行仍是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食堂也将成为提高员工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公司能否为员工解决实际的工作用餐问题,成为很多上班族关注的焦点。
君不见关于“食堂之惑”的话题频频见诸报端:某某企业员工因食堂伙食差而罢工、某HR因为食堂管理受夹板气而大吐苦水……相对于越来越注重自我感受的新生代员工而言,如何“牢牢抓住员工的胃,才能抓住他的心”,可谓是企业管理者们不得不关注的小事。
或许你会觉得,这实在是过于夸大了职场中某些细节的作用——但是如果立足蝴蝶效应的话,那么也许企业管理者在吃工作餐这件事上稍微费点脑筋花点精力,也是理所应当的。
职场工作餐面面观
职场人解决工作餐的途径不外乎以下几种:自带便当、叫外卖、外出就餐、去食堂。
对于上班族来说,工作餐是一件让人费神的事。首先,它承担着补充上午能量消耗,为下午的劳动做能量储备的重任。其次,要解决去哪儿吃,吃什么的问题。回家吃饭对一般上班族来讲都是不可能的事,其他的选择就要面临成本、安全、口味、时间等多重考量。这是一个日复一日,循环往复的难题。
工作餐形式多样
职场人解决工作餐的途径不外乎以下几种:自带便当、叫外卖、外出吃快餐、在食堂就餐。
自带便当的一般是女性白领、有父母或老婆照料的男士。这无疑是最幸福的工作餐方式,口味量身定制,不用担心有地沟油、吃出各种昆虫,最重要的是免却了选择之苦。要知道临近下班,同事间几乎同时问起的“吃什么”包含了多少无奈与纠结。自带便当虽然有百般好处,但并不是每个白领都可以享受得到。白天上班劳碌一天,回到家往往只想好好休息。为了第二天的工作餐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钻进菜市场买菜,回到家已是华灯久上,还要一番蒸煮煎炸,几经折腾真是让人筋疲力尽。唯一的安慰是看着美味的饭菜会对明天的午餐时光充满期待。以上是局限于厨艺了得、不怕辛苦的白领。若是厨艺不佳或者懒惰者,这项选择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
叫外卖或者外出吃快餐是对工作餐口味有一定要求的职场人的选择。快餐的优势在于“快”和口味有一定保障。劣势也众所周知:卫生安全问题。地沟油横行、餐饮黑幕……虽然明知外出就餐有风险,但它仍然是几种工作餐方式中最受欢迎的,这是无奈之举。当然,吃快餐也有它的乐趣。很多白领会三五一群一起“围餐”,这在广州、深圳比较多见。广东的川菜馆、湘菜馆遍布各个角落,价格相对大型的餐饮连锁店要实惠一些,这为“围餐”提供了条件。
围餐常常与办公室政治脱不了关系,一桌人在就餐时发发牢骚,打探点内幕消息是免不了的。在深圳欣和文化公司做文案的龙小姐说,自己一般都会随部门几个同事一起外出围餐,这样可以解决菜品种类单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都外出就餐,自己要是叫外卖或者带饭,会有种不合群的感觉。有时候觉得一次不参加围餐,就错过了很多的信息与八卦。一起吃饭时间久了,同事之间的关系会亲近不少。
最让人爱恨交加的午餐形式要数公司食堂了,这在工厂以及一些大型企业较多。食堂承担着最多的骂名,也同时解决着企业内大多数人的工作餐问题。食堂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无论是自营还是外包,企业都会对食堂进行管控,安全还是有一定保障。食堂最让员工诟病的是“难吃”。在上海一家电子企业上班的牛先生表示,自己一般都会在公司食堂就餐,一是安全,另外也很节省时间,菜式也比较多。虽然味道不能与外面餐厅比,但健康是最重要的。
当然也有很多公司食堂为让员工满意可谓“呕心沥血”。江门中集集团的食堂在员工中好评度就挺高,除了菜品佳,重要的是企业对食堂的重视。其人力资源总监吴德跃对食堂关注甚严,换大米的供货商后,第一碗米饭必要经过他的检验,这在集团内传为佳话。而佛山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则自己种植部分青菜,绿色又安全,让员工们很放心。
工作餐的成本
在上海一些CBD商圈,一顿商务餐的价格一般不会低于30元。在环球金融中心上班的王小姐说,在该楼宇内最便宜的商务套餐也要40元。这让她直呼吃不消。一般工作餐时间她都会外出搭公车到周边一些“平民一点”的区域吃饭。但如此来来回回,午休时间几乎就都被消耗光了。有时候王小姐也会叫外卖,价格一般在15-20元。虽然省钱,但卫生状况让她有些不放心。同时,因为她所在公司每天要接待很多客户,对办公环境有很高要求,因此公司规定员工不能在办公室内吃工作餐。叫了外卖,她也只能到楼梯间去吃,这让她有点感觉自己像“农民工”,所以除非中午时间很紧张,否则她一般不会叫外卖。
如果是自带便当,价格就要实惠很多。上海白领林荣一人租房住,每天晚饭会留下一半作为第二天的工作餐。她一般在公司附近超市买菜。最近的一顿晚餐她做了黄瓜肉丝和一条鱼。一根黄瓜3元,肉丝5元,一条鱼25元。成本一共33元,吃两餐,每餐成本16.5元(油、盐、煤气不计算在内)。这算比较贵的,因为她平时不是经常吃鱼。若是改成青菜或其他肉类,价格会更便宜。虽然如此,但这对于月薪3000多元的她来说,工作餐成本15元左右已属不小的负担。
在广州、深圳因为有城中村的存在,白领要想减少工作餐成本还是大有门路可寻。一般可以控制在15元左右。若是叫外卖,如普遍性较大的餐饮连锁店添添聚源味、真功夫、老鸭粉丝汤等,一份套餐价格一般在15-20元之间,还算实惠。若是吃商务餐,与上海则没有太大区别,一般套餐都在30-50之间。北京则要价格稍高一些,一些CBD中心,白领们想找一个便宜的吃饭点很难。在北京正然会计师事务所任高级商业顾问KIKI说,自己的午餐一般是楼下韩国餐厅的套餐,最低花费35元。在附近的餐厅要吃一顿“正儿八经”的午餐(有米饭,有肉,有青菜,有汤)一般花费都要在30元左右。
吃出“家”的味道
如何化职场午餐烦恼为幸福感回归?是每个职场人士纠结的问题,也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头等大事”。
在忙完手头的工作后,一个安全可靠的食堂提供物美价廉的工作餐,几乎是每一个上班族的梦想。但事实往往是:有人认为,食堂饭菜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也有人认为,食堂的饭菜让人“爱恨交织”,大锅菜吃久了终究是会腻的。更多的人认为,食堂饭菜确实为企业员工、公司职员带来了便利,吃食堂感觉就是比在外面吃要安全、卫生、实惠。但许多职场“食客”也期盼:工作餐能否做得更好吃一点呢?
职场午餐是个难题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穿梭于各大写字楼之间,从早到晚除了忙工作,还要在某些固定时刻考虑一个问题:工作餐吃什么?眼看着,写字楼周边的各式餐厅精致而昂贵,不能每天都去“烧钱”;叫外卖品种有限,吃了几十遍早已厌烦;路边小饭馆虽然便宜,卫生状况却很可疑……“吃什么”这样的小问题,却成了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大烦恼。
于是,每到饭点时的无奈使不少人深深怀念起大学时代的学校食堂:丰富的菜色、可亲的价格、宽敞明亮的大厅和谈笑风生的伙伴。或者是深深怀念起妈妈的手艺,那完全是家的味道啊。如果有人说:“我们公司的食堂比大学好几倍”,或者是说,“公司食堂的饭菜可以和妈妈的厨艺相媲美”,那这人必是令身边朋友眼红的幸运儿。
如何化职场午餐烦恼为幸福感回归?是每个职场人士纠结的问题,也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头等大事”。公司为员工办食堂不难,难的是要办一家令员工满意的食堂。不信你去关注一下网络上“人力资源管理”类的帖子——“食堂之痛”肯定是众多员工抱怨的话题之一,也是各大企业HR头疼的难题之一。
不得不说,林萧然却是“另类”的幸运儿之一。他在一家千人规模的民企上班,享受着刚刚被评为“市级示范食堂”提供的物廉价美的饭菜,而且公司还提供餐费补贴。这真是让人羡慕嫉妒的待遇。在众人抱怨食堂饭菜日复一日寡淡无味时,林萧然略带几分自豪感的“炫耀”:自己公司的食堂既可口又实惠,就餐环境也很好,可以在食堂吃出“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
“豉汁蒸鱼、红烧肉焖土豆、洋葱炒鸡块、白切鸡、卤水鸭、酸辣鸡杂、辣椒炒肉、番茄鸡蛋、红烧豆腐、蒜蓉生菜。洋参竹丝鸡汤、冬瓜排骨汤。排骨面、米饭、馒头。”——光看这些菜名是不是就觉得很诱人了?这不是某家餐馆的点菜单,仅仅是林萧然所在公司员工食堂某个周一中餐的菜式,而且据亲身体验过该公司员工食堂的人都纷纷表示:果然是名符其实的“市级示范餐厅”,虽然食堂烧的是大锅菜,但与自家小炒相比毫不逊色。
对于“吃货”林萧然而言,公司员工食堂也是值得可圈可点的,“每餐至少十个主菜式荤素搭配任选,每天的中晚餐不重样。早餐和夜宵提供不同口味的米粉、面食、粥和糕点。”公司食堂会根据季节变化和每个月员工对食堂的问卷调查来调整菜谱,每周提前向大家发邮件告知“本周菜谱”。
有时候朋友来访,林萧然还可以带朋友去公司员工食堂炒几个小菜,喝点小酒,谈天说地的很温情。“并不是我吝啬外出请客,而是公司食堂口味比外面的餐馆还好,吃过我们公司食堂的朋友都会赞不绝口。”林萧然把公司食堂当作自家厨房一样招朋待友,也源于他对公司食堂保持着家一样的归宿感。
7元钱可以吃什么?
林萧然是2005年毕业加入该企业的,当年和很多单身青年一样,“每天早中餐都在食堂吃,晚饭也基本上在食堂吃,就是因为食堂饭菜比较实惠。”食物好吃又新鲜,菜单不断翻新。值得一提的小细节是,最温馨的莫过于食堂免费提供的各类调料,油盐酱醋花生酱芝麻酱等等除外,还有特别调制的辣椒油,完全是正合这个四川人的胃口。最重要的是,一餐只需几元钱。
想想,现在花费10元钱能吃到什么?一个鸡蛋炒米粉都最少收5元钱了,普普通通一家小餐馆的快餐都是10元起价,如果去窗明几净的连锁餐饮吃个简餐也是20元起吧!——这还仅仅但求吃饱没求吃好的基础上。等你看着那些油汪汪的饭菜和简易的饭盒,这还不包含你对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等“不明添加物”的怀疑和担忧。
回头看看林萧然算的账,他们公司员工食堂的一荤二素或两荤一素,也就5~7元钱,米饭和例汤不要钱吃完随意添。最关键的是,公司提供给员工每人每天13元的餐费补贴,上至总经理下至清洁员阿姨都“一视同仁”的拿着这份餐补去食堂排队就餐,只有上中夜班的工作人员还会有额外的夜宵补贴。“除去双休日,餐补也差不多够用了,不够的话就自己去充值。”
能换一家比这伙食更好的企业吗?
林萧然对公司食堂“情有独钟”的另一个原因是:刚毕业那年身高174CM的他体重才110多斤,看上去弱不禁风的他是食堂打饭阿姨“特别关照”的对象,每次盛饭菜都会多添几勺,还会叮嘱小伙子要加强营养。——“感激涕零”的林萧然为了报答阿姨们的关照,这几年来努力的吃成了一个体重奔向150斤的胖子。
如今,已经成家的林萧然去食堂的次数少了,但早餐和中餐依旧会在公司食堂解决。有时候,他还会打包一些菜式回家,比如说糖醋里脊、椒盐排骨、剁椒鱼头之类的。尤其是出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故之后,他还会打包一些食堂自制的糕点和卤菜回家——连他小小的女儿都会说:爸爸公司的卤鸡腿最好吃了!
从初出茅庐的技术员成长为技术骨干的林萧然面对猎头抛来的橄榄枝,常常不为所动。有人诧异的问他:“何不出去闯闯?”林萧然笑言,能换一家比这伙食更好的企业吗?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这背后有哪家企业愿意花心思竭诚为员工提供家一样的感觉呢?
“食”关尊严
大家都为公司创造价值,工资可以不同,但在吃上,应该人人平等。“吃”是事关人的本质需求的,不因人的职位不同而有区别。
又到了午餐时间,张坤感觉一阵莫名的烦躁。他故意磨磨蹭蹭,等同事都走了,才拿起饭盒,朝食堂走去。他并不关心今天中午是什么菜色,因为不管是什么山珍海味,他都无法全心享受。他每次都狼吞虎咽,只想尽快离开那个让他如芒在背的食堂。
职位决定餐位
出了办公室,张坤遥遥看到“员工食堂”门口排起的长龙不觉皱起了眉头。在他所在的采购部,他吃午餐从来都是晚出晚归,但这决不是因为他吃得慢。张坤刚工作一年,在采购部算是小兵,职位最低,这就决定了他吃午餐要比其他同事用更多的时间——公司食堂按职位等级分为两个:员工食堂与干部食堂。公司大概有五分之一的人能够到干部食堂就餐。同事们对干部食堂的描述是:人少肉多。员工食堂则当然是“人多肉少”,再加上“味道奇差”。
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内容大致相同,同事们也相处融洽,但一到午餐时间,张坤就心生芥蒂。虽然不是同事们的错,但他总是心里有些疙瘩。午餐时,他都会故意晚出去一会,因为他不想在食堂门口与同事分开,好像自己低人一等,这让他的自尊心无法承受。“职位低就要吃得差?!”张坤觉得这道理说不通:大家都为公司创造价值,工资可以不同,但在吃上,应该人人平等。“吃”是事关人的本质需求的,不因人的职位不同而有区别。公司这样做,张坤认为是很愚蠢的,因为这是在人为的离间同事间的关系。
因为部门里只有张坤一个人在员工食堂吃饭,很容易被其他同事忽略。当听到其他同事用餐回来讨论“今天的红烧肉很难吃”、“酱骨架太咸”之类的话题,张坤就会有莫名的冲动,想大吼一声:你们要不要去员工食堂体验一下?!他发现员工食堂的难兄难弟们跟他一样脾气暴躁,食堂里餐盘被摔得坑坑洼洼。他们称饭菜是“猪食”,汤是“刷锅水”。他们从不谈另一个食堂,以免流露出嫉妒和不平。但若有同事升职,跨过屈辱的红线,获得食堂“晋升”的资格,他们也会恭喜他“从此吃上人的饭菜”。
因为排队时间很长,张坤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其他同事早已进入午睡的梦乡。他还要消化一下,不敢马上趴在桌子上睡觉。而现在,离下午上班的时间还有10分钟,他最多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但他已经练出触桌就睡的本领,5分钟,他竟然也能熟睡。这对他下午繁忙的工作很重要。
告不赢的食堂
对于食堂的不满,员工们也向人力资源部反映过,但每次都不了了之。其实张坤的要求并不高,不要求大鱼大肉,能够干净、营养就可以了。可现实是,青菜叶子上总是沾着泥沙,吃出昆虫就算是加肉了。所谓的两荤一素,所有肉加起来不会超过五片。有一段时间,张坤觉得自己对肉的渴望已经“不像个现代人”,本来在家里都开始有意识减少吃肉,而多吃“更健康”的蔬菜。可是到了这家公司,他对肉的热爱重新点燃。记得有一次,他到超市买了一根火腿,五分钟啃完。张坤觉得这有些匪夷所思,“都不好意思说”。
其实论工资,张坤还没有穷到“吃不上肉”的地步。但中午休息时间太短,若外出就餐,回来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时间,甚至可能会迟到。
正因为对食堂的欲罢不能,员工们也联名向公司反映过,希望食堂能够改善伙食。第一次反映还算有效果,但久而久之,大家怨气又起,食堂管理人员也麻木了。
此后再因为对食堂不满而向公司提意见,一般都是笼统的答复:众口难调,请大家放低要求等等。听久了,大家都麻木了。每天中午照旧都是一边骂着,一边匆匆的狼吞虎咽,不是因为菜好吃,而是“要赶回去休息”。因为中午吃得差,晚餐就会有报复性的觅食。虽然公司食堂也提供晚餐,但张坤一般都不会在食堂吃。他常常约几个同事一起,去周围的小餐馆饱餐一顿,虽然卫生状况堪忧,但终归可以吃到肉,味道也地道。长期下来,张坤算过一笔账,晚餐的消费,会花去不少银子,平均每次都在20块钱以上,这样一个月大概会有600块用于晚餐。那公司的福利,所谓的“包吃包住”都已经名不符实。每次想到这里,他就愤愤不平,感觉工资无形中缩水了,这好像上了公司的当一样让他百爪挠心。
为吃而战
愤恨积聚久了,终久是会爆发。那日张坤到了食堂,发现气氛不对,没人排队,大家都坐在餐桌前默默无声。问了才知,这是一个生产线员工发起的“非暴力抗议”活动。开始公司并没有人来理会,张坤也只好找个位置坐下。直到下午上班时间到了,看到工人未返回生产线,公司才急了,派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来跟员工沟通。谈了些什么,张坤不得而知。但后来公司发出通告:孕妇和病号可以到干部食堂就餐;员工餐饮标准上涨5毛;员工每日派代表监督食堂卫生情况。
虽然只是微小的改变,但张坤还是像出了一口恶气般舒坦。“有时候真不是在乎那一两片肉,只是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自尊心会受挫”。张坤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员工的意见。他曾经跟同事讨论过,大家都觉得公司的这种“分食堂”的做法让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而且,公司领导对食堂的不管不问,让他们觉得公司认为只要扔点“工资”就可以把他们打发,完全是“低估”了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的追求,这让人很愤懑,犹如无缘无故被人“看不起”。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肚子里并不缺肉,缺的是尊重。他们对平等的追求,远超过一些企业的想象。
经历了这次抗议,公司开始变“聪明”了,每两个月就会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收集员工对食堂的意见。虽然众口难调,意见纷杂,食堂也难以做出太大的改变,但这样的“重视”和“关怀”还是让张坤心里舒畅不少。
小烦恼,大问题
无论何时何地,衣食住行仍然是上班族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在办公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员工食堂成为提高员工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
“食堂”这个词,听起来像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实际上,如今的公司都开始重视员工的生活和个人健康,纷纷为员工开办内部食堂,提供优质低价的食品。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人们不得不节衣缩食,寻找物美价廉的工作餐,而希望吸引并留住优秀员工的公司开始绞尽脑汁地在员工饮食上下功夫,以美食拴住员工。
抓住员工的心
无论何时何地,衣食住行仍然是上班族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在办公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员工食堂成为提高员工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公司能否为员工解决实际的生活用餐问题,成为很多上班族关注的焦点。
公司刚刚搬至深圳市南山高新科技园区的张恒宇向记者抱怨:“公司新建了一流的研发基地,豪华漂亮的办公大楼,还有宽敞的健身房、多功能厅、一整层的会议室,可就是没有员工食堂。由于周边生活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只能天天叫外卖,很烦恼。如果公司不替员工考虑用餐问题,真是令人失望。”
“牢牢抓住男人的胃,才能抓住他的心”,这句经典之语让多少人将煎煮蒸炸炒当作毕生的事业去勤苦经营,为的是想牢牢抓住对方的胃,从而抓住对方的心。这句俗语放在企业可以这么说:“牢牢抓住员工的胃,才能抓住他的心。”
是把员工当作团队的一分子,还是简单的赚钱工具,要看公司是否真正关心员工的生活。吃饭这种看似私人的问题,开始成为公司需要考虑的内容。
小问题,大烦恼
提起食堂,诸多参与调查的HR都很纠结:不办食堂吧?员工会抱怨公司福利不齐全。办食堂吧!一方面是老板要求节约成本,一方面是员工牢骚不断。最后HR成了各方吃力不讨好的“牺牲品”。
“员工抱怨食堂伙食差,唉,我们的餐标才8元,按现在的物价确实难做到美味可口啊!”
“是啊,尤其是现在的90后员工稍不满意就不打招呼的走人啊!”
“老板总以为给高工资就行。却不知现在的员工越来越关注生活福利哎。”
“我们工厂因为食堂问题闹过罢工,今年引进膳食公司打理员工食堂,反响好多了。”
如此看来,HR们也意识到“食堂无小事”。一家企业要长远发展,需要有一个适合它发展的文化。很多企业都会倡导“家文化”、快乐文化,希望员工在公司更有归属感,实际上,办好食堂做好后勤管理,也是给员工更多关怀。
诚达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港资企业,该企业HR负责人表示,“2010年前我们是自办食堂、免费用餐,结果成本过高且员工满意度也难掌控。后来就给员工发放用餐补贴,在食堂自助式用餐,丰俭由人。这样一来,员工可自由选择,公司成本也得到有效管控。”
“众口难调”用心调
常言道:“一人掌锅,众口难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酸甜苦辣各有所爱。让大家都吃得放心、吃得满意就更是件不容易的事了。不信,你说说一盘菜该放多少盐合适?菜中有多少油为度?菜洗多少遍为净?要清淡还是辛辣?免费还是收费呢?
启源电器的人事行政经理钟毅良告诉笔者:“工厂就餐人数最多时达1200多人,张罗这么多人吃饭,最头疼的就是每天的菜谱。我们尽可能考虑到员工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合理配餐,尽力做到让每个员工满意,既让员工吃得饱,又让员工吃得实惠。”
钟经理表示,对于公司员工食堂来说,首要任务是抓好食品安全,其次是卫生,第三才是口味。“食堂有上千人吃饭,要人人满意是很难的,即使是美味,吃久了也要厌的”。钟经理说:“考虑到同样的口味吃久了要生厌,我们组建了专门研究新品菜肴的团队,隔一段时间就推出几样新品种。”
如此贴心的举措无疑为该公司赢得了不少“人情分”,至少从员工反馈来看还不错:饭菜好吃得“口味比外面的饭店还好”,而且一日三餐全免费,解决了员工们的后顾之忧。这无疑是对幕后主角HR们的最好嘉奖,也无疑为公司留人记下温情的一笔。
餐厅里的管理文化
员工食堂不仅是用餐的地点,也可以是公司管理的“前沿阵地”。在员工食堂,你还可以发现:比如跨部门的同事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也可以轻松地八卦聊聊天。此举不仅有利于营造好的工作气氛和团队精神,而且也能在轻松的交流中形成公司文化。
作为一家员工平均年龄仅为26岁的网络公司,39健康网的员工餐厅就别具一格:自助购物机、吧台式的餐桌、大屏幕电视,旁边还有健身房。该企业副总裁马勇介绍:“这里不仅是餐厅,有时候同事们也会来这里进行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这也是网络公司轻松自由的企业文化的最佳体现。
不得不说,员工食堂以可口的饭菜抓住的不仅仅是员工的胃,有一天也能以此形成文化来留住员工的心。因为,关心员工生活,为员工创造好的工作条件,这样的公司才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烤地瓜机 烤地瓜机烤地瓜的原理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