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土地发展制约“瓶颈”,应该视土地为“最大国有资产”,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加以经营、管理、使用,探索科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途径。
(一)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经营城市。土地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资源,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离开不城市载体功能的提升,而通过城市建设也会相应的拉动土地的升值、流转和使用。这就要求融入“经营”观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经营城市。XX市近些年来通过旧城改造、拓路扩边、资产置换、以地生财等市场手段经营城市,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土地及其相延伸资本(如路、桥)等进行重组、营运,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存量,吸引增量,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综合品位,而且使土地资源的资产价值得到体现,逐步走上“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要彻底解决土地低效利用问题。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调控政策,从严控制土地新增指标,在这种大的政策背景下,就要切实转变单纯依靠新增建设用地安排项目的思维定式,着眼于内涵挖潜,千方百计盘活闲置土地,解决土地低效利用问题是解决项目用地的有效途径,这是今后土地科学利用的发展趋势。各级政府要从源头上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必须把“眼球”和“手段”从新增地转到土地高效利用上来。XX市采取压挤“泡沫”、重新整合、动态调剂等办法解决项目占地问题,有效地推进了土地粗放型利用向集约型利用的转变,实现了低水平建设向高效能利用的转变,超前地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利用土地之路。
(三)要视土地为“最大国有资产”。土地是城市最大的有形资产,是政府能够控制的最大的资本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开启经营土地资产这把“金钥匙”。不断增强土地就是财富的意识,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闲量”的总体思路,通过多种途径显现土地资产,挖掘土地含金量,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XX市明确提出:向盘活存量要资金,向内涵挖潜要土地,通过深化改革找出路,视土地为“最大国有资产”,强化土地就是资金、财富的意识,融入经营观念,通过流动、置换、转让、拍卖、招标等多种方式进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的增值和盈利,并将其作为再投资再循环,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上一篇 : 煤矿区防爆监控设备的设计安装与施工
下一篇 : 榨汁机 榨汁机用前消毒果汁易成细菌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