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范文大全会议发言×市“村村通”工程建设经验介绍

×市“村村通”工程建设经验介绍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0

浏览量:    



  在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中,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典型引路,及时推广,形成村村通共识

  长期以来,农村交通条件落后,一直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道路交通不便,一些边远山区信息闭塞,通讯落后,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由于道路交通不便,农民种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卖不到好价钱;由于道路交通不便,许多旅游景点“藏在深山人未识”,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由于道路交通不便,偏远的村庄群众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甚至丧失了生命;群众诙谐地说:农村公路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盼修路、盼致富成为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

  “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必须首先解决交通滞后的状况”,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都有共识,但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一愿望一直无法变为现实。2001年,黎城县自逼加压,艰苦奋斗,仅用一年时间,完成投资3500多万元,新修通村水泥路220公里,新增通水泥路村167个,全县通水泥路村数由原来的50个增加到217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6.1%,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黎城县论财力不算是富县,论人口不算是大县,论地形条件不算是平县,论公路基础设施也不能算是好县,能够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实现突破性、跨越式发展,这充分说明,农村公路建设的制约因素最主要的不是经济条件差,自然地理条件差,而是思想不解放,没有开拓创新精神,没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黎城的经验、全市农村公路的现状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使我们下决心修建通村水泥路和油路。

  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研究后确立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8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通水泥(油)路的目标。在2002年年初的市委八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我们把这项工程列为全市2002年的“五场硬仗”之一,在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又确定为为人民群众办的10件实事之一。同时,通过组织到黎城参观,就地召开现场会、动员会以及在全市大造舆论,广泛宣传等措施,有效克服了一些干部群众的畏难情绪,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集中一年时间实施村村通,不仅是客观需要,而且积极可行,对农村乃至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形成了以下五点共识:

上一篇 : 中国企业家都应该补上危机公关这一课             下一篇 : 切菜机 切菜机哪个牌子的好用?切菜机选购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