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多元筹资。除去群众投工采备石料和挖填土方抵去部分资金外,路面铺装所必需的水泥、沥青等材料,以及施工所用压道机、拌和机等机械设备的租赁、购买,约需人民币3亿元。这3亿元建设资金是“硬头货”,如果得不到尽快解决,“村村通”工程在质量上、数量上和时间上都会大打折扣。为此,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大了筹融资力度。第一,财政挤一点。市、县两级把今后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集中使用,投入到工程建设中。第二,自愿集一点。群众虽然困难,但捐资修路热情高涨,我们在群众集资上坚持了“三不”原则:不增加农民负担、不下行政命令、不搞硬性摊派,完全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捐款,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展开了集资竞赛。沁县罗卜港村60多岁的闫水生老人卖掉棺材板捐了500元,壶关县辛庄村会计郭根孝卖掉一头大猪捐出750元。第三,乡亲捐一点。以村为单位向在外工作人员发出邀请函、倡议书,激发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利用各种渠道和办法提供资金、技术、机械、材料等帮助,为修路贡献力量。第四,单位助一点。行政机关和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都对困难大的村进行了资金帮扶。第五,向上要一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工作、请求支援;各部门、各单位和有关县乡负责人,多次派人到中央和省级有关部门,在资金、设备、材料等方面寻求支持。省交通厅给了我们大力帮助,不但在资金上给予了积极支持,而且在技术、机械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援助。
三是合理用资。筹集到的资金浸注着人民群众的血汗,饱合着人民群众的期望。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我们将一分钱掰成两瓣花,从各个环节上精打细算,避免浪费。首先,建立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档案。市、县、乡、村四级对各种渠道所筹集的资金,设立专户、专帐,专人管理,专款专用,每一项资金的列支都要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由集体研究决定后方可使用。其次,对每条路所需资金进行精确概算。对工程建设中购买路面材料、租赁机械等必须使用的资金,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制定多种预算方案,择优使用。并在工期安排、施工流程等方面科学安排,仔细推敲,避免窝工浪费,尽量节约资金。第三,实行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我们规定每修一公里路,市财政、省交通厅各补贴一万元,但这笔钱不是先给再修,而是先修再给;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以奖代补。先后对全市的村通工程进行了十四次大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下拨资金,既解决了工程建设的燃眉之急,又激励了基层的干劲。
上一篇 : 中国企业家都应该补上危机公关这一课
下一篇 : 切菜机 切菜机哪个牌子的好用?切菜机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