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因地制宜,涵盖全员。在保证施工的前提下,根据项目规模、施工工期、用工人数和工种等因素确定不同的办学方式。由工会组织与项目经理部共同研究,做到办学“计划、时间、场地、师资”四落实。从2001年率先在机施钢结构产业化基地和商学院工程建立素质学校开始,截止到2005年3月,先后在全公司22个在施项目建立了固定学校,18个项目建立了流动学校。聘请37名授课人员先后对超过40000人次的进城务工人员授课超过1700节。入场教育涵盖率达到100%。
二是加大投入,提供保障。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工会组织牵头,采用企业拨款和职工捐赠相结合的形式,添置了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一些实验设备。组织专业力量编写了包括安全生产、质量保障、治安消防、机械器材、文明施工、职业道德、文明生活等多项内容在内的系列教材并制作了课件。有条件的项目还配备了电脑,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方便了进城务工人员学习。
三是突出重点,资质把关。工会组织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确定两方面人员为培训重点。一方面是分包队的“一长两员”(即分包队长、安全监督员和质量管理员),他们是一支分包队的责任人和关键人。在我们工会牵头组织下,利用冬训和新工程开工前的准备时间,,由公司劳动、器材、保卫、行政、安全、质量等管理系统根据企业项目承包规范管理要求和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培训内容,集中组织各队“一长两员”在素质学校进行培训后进行测试,不合格队伍禁止入场。“一长两员”培训已经从2003年开始正式纳入到国家“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标准体系的运做当中。
另一个培训重点是专业技术工种,主要是建筑工程的电气、机械、架子工以及钢结构车间的多头切割、组立、气保焊、门式焊、喷漆、起重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必须要求持证上岗。同时,对于岗位出现的新要求、新工艺及时组织技术人员通过在素质学校的授课进行交底培训,并通过试卷和实际操作检验培训成果,不合格的也不能上岗。公司劳动部门还专门建立了岗位资质信息库,对各工程技术用工情况进行随时监控,方便了劳动力调配。
上一篇 : 独立电商或将是电子商务的新未来
下一篇 : 板栗 “6个栗子等于1碗饭” 板栗吃多了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