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的高科技企业是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到海外市场去打拼呢?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参与海外上市组织工作的常青,更看重企业实现海外上市后的继续发展。
他指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决定上市之前就应该充分了解海外资本市场的资源、运作特点以及监管体系。
在实现海外上市后,许多企业在财务信息的披露和与投资者建立良好关系方面都没有做好工作,感觉增加了许多麻烦。个别企业的管理层与机构投资人甚至在重大决策上产生过冲突。
在国外资本市场严格的监管体系下,对上市公司充分披露经营信息的要求也增加了企业管理层的压力和经营成本。单纯从这个角度考虑,许多企业在实现海外上市之后也曾发出过“我还不如不上市呢!”的感叹。产生这种后悔的原因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层事先没有完全了解当地资本市场的资源特征和运作规律。
海外上市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台阶。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做深入的研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目标市场能够满足多大的需求,自己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上市是必要的一个契机,通过上市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企业,认真地分析后,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有怎样的条件,能作出多大的承诺,负担什么样的责任。
常青喜欢将IPO理解成“借助战略规划为企业编一个发展的故事;然后帮助企业实现这个故事,报答投资人的信任。”企业海外上市其实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编了一个适当的故事。”比如纳斯达克市场创造的神话,也是在于时机的成熟。
“海外上市即是上市公司对海外投资人编故事,也是企业管理层为自己编的一个故事。编故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故事,故事做得好坏,对双方会产生相同的结果。”常青这样说。
的确,海外上市资源更利于企业的发展机制建设、制度建设、结构建设。但同时也要考虑海外上市的代价、经营压力。
上一篇 : 煤矿区防爆监控设备的设计安装与施工
下一篇 : 榨汁机 榨汁机用前消毒果汁易成细菌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