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建造福泉山“纪念碑”、“铁流亭”。建造该碑亭,是为了纪念台属武装“铁流”部队在宁海革命斗争史上的功绩。1994年9月,前童镇热心教育下一代事业的一批老干部提议要建立纪念碑亭,得到了县、镇两级党委的重视。宁海县委于1995年11月18日批示同意,建造纪念碑亭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歌颂革命前辈的历史功绩的义举;开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功在千古的事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此工程于1995年9月15日开工建设,至1996年7月5日全面完工。整个工程占地960平方米,总造价18万余元。1996年7月5日,也就在宁海解放47周年纪念日当天,前童镇党委、政府隆重举行了“铁流亭”、“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县委在此建立的“宁海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碑也同时揭碑。福泉山“纪念碑”、“铁流亭”已成为县、镇两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至少有4、5千人到此接受教育。此碑亭的建设,凝聚了前童镇关工委和一批老干部不辞辛劳,干净做事,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对先烈的最好纪念。然而,前童镇关工委王恕寅、王兴全、童中法、杨志肯等老干部,为建造此碑亭,呕心沥血,从严冬到盛夏,跑镇里、上福泉山、进城关联系工作100余次,均无享受任何补贴,车旅费、餐费总计不上100元人民币。
五是创建前童民俗博物馆。此馆是在前童村文物保护利用办公室领导下,发动全村“五老”人员开办的,搜集了日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民间珍藏的古文物,还有鼓亭、千工床等工艺品,馆藏丰富,充分展现了这一地区从古老向近现代发展的农村文明史。现在,此馆已被列为“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教育广大青少年更加热爱家乡,珍惜古文化,不断创新,热爱科学,立志成材,为建设美好家乡而努力。
前童镇关工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体离退休干部的共同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共宁海县委办公室[2004]96号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并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为培养“四有”人才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 : 中国企业家都应该补上危机公关这一课
下一篇 : 切菜机 切菜机哪个牌子的好用?切菜机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