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厘清中国CFO在公司中的权力、地位、薪酬、工作职能、横向与纵向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首席财务官》杂志率先在国内发起“2005年度中国CFO生存状况调查”。历时3个月,针对国内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大型国企、外企的CFO、准CFO以及财务总监、高级财务经理人(在本文均采用CFO来统称),先后发放5万余份问卷,并回收2361份回馈问卷,其中有效回馈问卷1710份。在本刊学术顾问的大力支持下,经《首席财务官》旗下的CFO研究院汇总、分析、整理之后,形成以下这份“2005年度中国CFO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限于篇幅,本报告选取了调查中部分重点数据进行深入剖析。此外,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CFO的生存现状和未来走向,我们引入了部分欧美的相关研究统计结果进行平行比较。同时,我们还有趣地发现,中国CFO阶层的不成熟,与眼下资本市场成熟度有着非常强的相关度,本次报告得出的诸多结论也是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之下。
中国CFO3种临界状态
中国CFO们形形色色的临界生存状态,生动展示了这一崛起中的经理人群体的尴尬位置。逼近权力核心却远未登堂入室,角色疏离且核心使命远未达成。
位高权不重
作为地地道道的舶来品,CFO在中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出现还不到10年。在本次调查中,有5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公司设置了CFO的位置。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对乐观的数据,当然这也与调查样本公司类型的分布有关系(详见图1),其中绝大多数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都设置了CFO职位,相对于民营企业和非上市国有企业,细究上述这些类型公司的治理结构,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经营权、所有权分离”有一定先天基础,因此,意在“平衡管理层利益和股东利益”的CFO自然有设置的必要性。
本次调查显示,本土CFO的权力地位依然处于“位高权不重”的状态。尽管有6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属于公司的决策层,但能够直接向董事会汇报的CFO仅占受访者的15%,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公司治理结构远未形成有效的“信托责任制”,而“信托责任制”失范,恰恰是本土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即所谓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要件)不充分、不规范造成的。因此,作为郎咸平和顾雏军的口水大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科龙公司总裁助理兼CFO姜源与董事长顾雏军一同落得个被监管的下场,我们回头再来看这件事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中国CFO在“信托责任制”失范的条件下,要么与违背诚信天条与心怀不轨的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谋,要么就在秉持职业操守的前提下选择离开。有趣的是,可以经常对搜狐公司CEO张朝阳“SayNo”的CFO余楚媛,之前也曾经短暂地与顾雏军搭档过。
上一篇 : 谷歌负责人谈移动商务:本地和移动相结合
下一篇 : 摇滚烧鸡炉 五排摇滚烤鸡炉和六排摇滚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