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28.57%的同学明确表示,“诚信”两字只是纯粹的理想,难以真正实践,比如说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自己为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一份好工作,也就不自觉地会夸大简历、伪造获奖情况等。虽然在他们主观意向上觉得诚信很重要,但社会竞争迫使他们选择了投机取巧。
诚信行为缺失的原因在哪里,该调查也专门透视了大学生的心态,归纳出主要原因:
有73.21%的同学认为失去诚信的主要原因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滋长,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诚信有时似乎成了一种负担,远没有金钱利益来得重要。
有58.64%的同学认为“从众心理”是他们不诚信的原因,很多人不能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而是随波逐流地跟着别人走。因此当他们看到别人作弊或是注水简历时,也常常会效仿;甚至觉得别人既然都这么做,自己一个人诚信也不会得到更好回报。
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淡化有关。因为诚信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无须再去进行系统的教育,事实上我们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被外界所左右。
从更深层次来看,信誉及信用危机的产生,绝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与文化原因的。尽管崇尚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这种美德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意识。一方面,长期的封建统治,形成了以本位利益为社会标准的社会意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凡是合乎本位利益的都是对的,为了本位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平等互利的原则始终没有成为国民的主流意识。另一方面,千百年来长期的人治社会,长官意志、家长意志盛行,加之长期的农业经济,自由散漫的小农意识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没有形成按规则办事的国民意识。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厉以宁在痛斥诚信缺失的社会现状时大声疾呼:一个国家诚信体系的崩溃不仅会给国民经济和国民消费带来损害,还将对整个社会体系形成深远的影响;它必将造成人情的淡漠,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法国大仲马也说过,“当诚信消失的时候,肉体也就没有生命了!”
上一篇 : 独立电商或将是电子商务的新未来
下一篇 : 板栗 “6个栗子等于1碗饭” 板栗吃多了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