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主要是培养以改造世界及价值实现为主的实践能力,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想象、创造、发展,能运用它认知解决实际问题。
二、构建实践活动模式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实践活动操作模式,根据本校实际,将模式的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八个步骤(见表一)。
1、问题生成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生成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设计并提出;二是学生自主发展并提出。无论哪一种方式提出的问题都必须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论证,形成活动主题,即“发现——论证——生成”。主题论证要注意三点:首先,主题是否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是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实际经验和实际操作的达到度;再就是主题切口要小,选题时应小而精,容易操作的,重在科学研究的方法的掌握。
一般步骤A一般步骤B
问题生成阶段确定研究课题
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课题
做出假设
实践体验阶段收集资料
加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
提出论点或假说设计实验以验证假设
实验并记录数据和现象
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阶段撰写研究报告
自我反思
成果交流撰写研究报告
自我反思
成果交流
适用研究类别社会科学研究(大文)自然科学研究(大理)
表一
活动主题确定后,要指导寻找主题研究的切入点,制定活动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步骤”、“预设成果”等几个方面。如丁志娟老师指导学生撰写“我的家乡地方特产”的主题研究方案为(见表二):
创新教育课题实验活动指导方案
上一篇 : 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中国光伏前景未明
下一篇 : 酸奶机 如何用酸奶机做好喝的酸奶?酸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