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制造”在海外屡屡遭遇民间壁垒的现象,在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看来,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化可以通过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达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理性目标。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是目前中国产品最显著的竞争优势。埃尔切中国鞋城的鞋子成本,自然大大低于当地生产的鞋类产品。这是西班牙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当然,这种代价是由西班牙的弱势行业在承受。
对于中国,在加入WTO后也同样面临着国外商品低价涌进的情况,中国国内的中小企业面临的情况很可能就像西班牙的鞋子制造商,它们一方面面临着国外低价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国外市场的壁垒,怎样有效的抵制外国商品的冲击又打开国外的市场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中小企业面临的处境
1)国内企业竞争无序,法律观念淡薄。企业竞争观念陈旧,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缺乏竞争,这深深地影响着企业人士,一旦面临竞争,则一味地竞相降价,而很少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服务等因素。出口产品量越大,竞争越激烈,价格也一路直下。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80%的商品种类的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而出口价却多为国际市场价格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这一点或许可以从我国国内市场上“自相残杀”的情形略见一斑。
2)企业法律意识不强。这首先表现在企业开拓市场时盲目行事,或草率开展,而缺乏对相应市场特别是对产品出口目的地所在国的法律环境的充分考察。其次,一旦产品被诉,要么穷嚷冤枉,要么“找政府找领导”,总之“人家的衙门”我“惹不起躲得起”。事实上,我国企业能做到依法经营、依法决策,面对反倾销调查积极应诉的可谓凤毛麟角。
3)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引导失策。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领导部门单方面鼓励和奖励企业出口创汇而忽视其实际积效,从而导致企业重眼前利益轻长远打算,重出口数量轻出口质量。遇上“属下”企业国外被诉束手无策,或敷衍了事。殊不知,当前情况下我国企业自主性不足而依赖性有余,况且实力不强,倘若有关政府部门疏于引导、引导乏力甚至引导不当,其后果可想而知。
上一篇 : 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中国光伏前景未明
下一篇 : 酸奶机 如何用酸奶机做好喝的酸奶?酸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