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山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士宣的观点与王仲何基本一致,他认为,H股再度受宠的原因,一是近年来海外股市前景不明朗,投资热点缺乏,而内地经济维持稳定高速发展的势头不减,优于全球其它地区;二是H股中的国企大都规模非常大,且是本行业的龙头,它们的成长潜力和整体环境相对于其他的资本市场来说,更吸引投资者;三是由于H股的股价长期被低估,投资H股的收益要远大于风险。
----三次热潮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地的选择日益增多,但香港市场由于与中国内地联系的紧密性,成为中国国企最重要的融资地。10年来,H股共经历了三次热潮。
----1993年是H股的“非常狂热阶段”,也是迄今为止H股最受追捧的时期。当时的投资者对“中国概念”所知甚少,感到非常新鲜,他们往往不看基本面,只是出于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憧憬就把钱投了进去。H股首次发行就引发了认购热潮,如首批上市的6家企业中,青岛啤酒超额认购110倍,上市第一天比发行价涨了28.57%;马鞍山钢铁超额认购上千倍,上市当日收盘价较发行价高出了60%。国企指数自1993年7月推出时的800余点,急升至同年12月的2000点。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当时上市的国企对国际资本市场的规范运作方式理解不深,上市时对投资者的承诺很多都没有兑现,致使投资者对这些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管理能力产生了怀疑。1994年以后,国企指数开始节节走低,到1996年,全年徘徊于800点至900点之间,许多H股均跌破发行价。与此同时,发行市场也是一片凄风冷雨,1995年全年竟然只有一只股票发行上市。
----1996年下半年到1997年两年间,受“香港回归”利好消息及国企重组概念影响,投资者开始期望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市场上出现了“红筹”热,连带H股迎来了第二次高潮。1997年成为H股历史上发行速度最快、筹资规模最大的一年。1997年1月公布的38家海外上市的候选H股公司中大多数为规模大、盈利能力好、地域分布多样化的公司。1997年7月香港回归前后短短一个多月时间,34只H股普遍上涨逾70%。但涨势没有维持多久,东南亚金融危机就很快席卷而至,H股指数从1997年8月26日的高峰1783点跌至年底的732点,跌去了2/3。从此,H股又开始了漫长的下跌之路。1998年全年,只有两家H股公司挂牌。1999年至2001年间,市场出现高科技热潮。由于H股上市公司大多是能源、钢铁、基础设施和交通等传统行业,因此备受投资者冷落。在恒生指数不断上涨的同时,国企指数却走出了连连下跌的行情,一些国企的IPO也以失败告终。
上一篇 : 中国企业家都应该补上危机公关这一课
下一篇 : 切菜机 切菜机哪个牌子的好用?切菜机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