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市场营销沟通谈判陈晓萍: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陈晓萍: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核心提示:  现在我们就把这个难度加说去,看一下跨文化沟通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在口头交流,就是两个人对话的时候。我解释一下,这

  现在我们就把这个难度加说去,看一下跨文化沟通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在口头交流,就是两个人对话的时候。我解释一下,这个分法很有问题,简单地分为三大类,一个是欧洲人、拉美人和亚洲人。这三大类人沟通方式很不同。有什么不同?A和B两个人在对话,欧洲人和美国人来讲的话,他们觉得这样的沟通方式是比较好,就是A讲一句话,A停下来,B开始讲话,B停下来,A又开始讲,所以A、B交替着讲,非常有秩序。我们再来看拉美人,A在讲话,B觉得你讲得太有意思了,就插说明了,然后B还没完的时候,A又上来了,所以他们的对话重叠很厉害。这个他们觉得是很好的沟通方式,为什么?如果我对你讲得没兴趣,我就不讲话,有兴趣才讲话。而在美国,人家没有讲完你就打断人家,人家就觉得你很没有礼貌,很粗鲁,这个解读就不一样。再看看亚洲人,A讲一句话,A讲完了,停下来,B还没开始讲呢,B和A之间有一个小小的空白,那个空白就是沉默。比方说我问一个问题,我让你回答,通常不是立刻就有人举手,等一下,思考一下,把那个答案思考一下举手发言。所以你看,在国内上课的时候,通常遇到的情况就是我问一个问题鸦雀无声;然后如果我觉得时间还够的话,我就有耐心,我就等待,我怎么等待呢?我就自己在心里默数,一二三四,猜猜看我大概数到什么时候就有人举手了。大概数到20的时候就有人举手,所以你有足够的耐心的话,事实上别人是可以发言的。作为老师没有耐心的话,没有问题我们就接着讲;我们这里要思考的就是,我要经过思考再讲,哪有立刻就讲的。但是在美国,有时候我上课的,中间有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还有拉美学生,大家都坐在一起。然后我提一个问题,美国学生立刻举手了,拉美学生立刻举手了,东方学生脑子还在想嘛,一个是想问题的答案;当然还在想怎么从中文翻译成英文,也需要一个小小的过程。几个人回答下来以后,中国学生想好了,我们就开始举手,但是那个问题已经回答完了,进入下一个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就没有发言的机会。所以,你基本上看到课堂上发言的都是美国学生、拉美学生,亚洲学生基本上不发言,不发言一般也没什么问题,你认真听听也是良好的表现。但是在美国上课一个特别的现象是老师给你成绩的时候,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分数比重很高,这个比重一般占50%左右,占50%左右的话,意思就是说你上课不发言,就是对整个课堂讨论没有贡献,你没有提出你的思想让人家吸收你就没有贡献,这50%就没有了,你就不及格了。所以那个时候,我记得有一年那个班上有两个中国学生就很着急,说怎么办?就是这个问题,上课没有积极发言,说老师给我扣分,一想就过来找我,陈老师,你在这儿教这么多年了,去跟我们美国老师讲一下,看他是不是手下留情,给我们少扣一点分。我跟会计老师说一下,他说晓萍,中国到我们这里来学的时候一个是学知识,同样一个是学文化。他们以后如果要在美国公司工作的话,就必须积极发言,所以我没有办法给他们手下留情。所以我就说,行,听起来还算公平。没办法,就尽量地想办法多发言吧。我发现在第二年下半年的时候我到他们课堂观察,那个表现完全不一样,非常的积极,就跟美国学生一样,当然那个时候英文也更好了,可以更流利的表达。所以就看不同的方式的情况下,正确理解别人不发言不是说别一脑子比较愚笨或者是什么,有的只是在思考。

  这是口头交流。实际上语音、语调上也有很大的差别,欧洲人、美国人阴差阳顿挫比较正常,拉美人的话频率相当高,就是频率很高的,非常投入的那种,很充满激情的,就是他的情绪表达非常的强烈。然后亚洲人的话,慢条斯理、温文尔雅的感觉,所以语音也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我们知道除了语言的交流之外,还有很多非语言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是不是看着对方的眼睛,能不能在跟人家讲话的时候碰碰人家,或者是不能碰人家,还有空间隔多远才适合,还有面部表情多丰富在不同的文化里面都有不同的方式。

    高语境和低语境沟通

    下面我要特别讲一下的是,高语境沟通和低语境沟通的概念。高语境沟通就是我在跟你沟通的时候,大部分是依赖于情景本身的含义以及我们大家都了解的一些原则和规则进行沟通。就是说,我跟你沟通的时候,用很少的词汇,但是我们两个人就能心领神会,那样的沟通就叫做高语境沟通,用很少的词汇,但是依赖于这个语境的本身了解对方的含义。而低语境沟通,我下面是英文的,照顾我们的老师。低语境的意思就是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全部用语言来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这个是低语境沟通。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语境本身里面是有很多的层面。

    直接VS婉转

    最近我们在发展的一个理论就是从高语境和低语境的理论来研究。第一个就是沟通方式的本身,是直接的沟通方式,还是很婉转的沟通方式?直接就是非常低语境的沟通;而婉转的沟通方式不是通过语言,或者是通过不说的部分来传达我的含义。

  如果举一个例子的话,比方说中国的情人节不是七夕吗?情人节要到了,你男朋友就问你,你男朋友是一个很直接沟通的人,问你想要什么,你是一个不直接沟通的人,你说什么都不要,只要你爱我就可以了;如果你男朋友是一个直接沟通的人,他不理解你的意思,直接给你买意思。你马上就生气了,我心里是想要的,让他给你猜出来,你是通过高语境的方式让他给你猜出来,而他自己是个直的人,不会猜,结果不给你买了,你就生气了。这就是因为沟通方式本身造成的冲突和矛盾,跟你们两个的价值理念没有任何的问题,就是沟通方式不一样。还有一个人是很拐弯抹角的人,对方是很直截了当的人,当对方直接了当的说,你会拐弯抹角想出很多东西来。

  我有一个学生告诉说,他有一个朋友去日本出差,是美国女孩,就有一个朋友带她去东京逛一逛,店里有很多可爱的小玩意儿,日本人做东西很精致,她就说这个东西很可爱,他发现了这个东西很可爱的时候,另外一个男士就给她买上了。哎呀,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赞赏一下的意思,但是因为日本人本身是用非常间接的方式交流,他习惯了揣测别人被的意思,结果把人家没有的意思也揣测出来了。这就是本身沟通的方式不一样,很会造成误解的问题。

    沟通方式,直接

    这里我另外一个例子是两个人在谈生意,他用直接的方式问,你能保证每个月按时交货吗?这个人直截了当说,不,完全不可能。

    沟通方式,间接

    我们来看一个比较间接的方式,这个人问,你能保证按时完成吗?这个人第一眼睛往下看,说有点困难。对这个人来说,有点困难就是不可能,可是你看,直截了当的人当他说有点困难,那个困难在哪儿呢?我怎么帮你解决?可是说不可能的那个人说了之后,另外一个人就不说话了。这就造成了结果的不同。

  所以,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对双方的地位、关系本身加以关注,用这个作为沟通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一个是双方关系的长度,比如我们两个人非常的好,朋友时间很长了,那时候说话就可以很简约了;如果你的年纪比我大,我和你沟通就会根据我和对方关系人的关系不同,会有不同的方式沟通。另外,在跟对方尤其要讲一些问题的时候,比方你说到谈判的时候,对方人很多缺点,不能直截了当说出来,要用间接的方式说出来,所以面子的问题在你谈话当中会占多大的比例,也是一个沟通语境的问题。

    关系语境

    另外一个,我们叫工作和生活的重合程度。在中国社会里面,我们在工作中有工作的圈子,生活圈子有生活的圈子。在工作上,我跟他很好,可能我会把他介绍到另外一个朋友圈子;如果我在生活圈子当中认识一个朋友,我会把他介绍过工作当中,所以工作和生活经常会混在一起,都成了我们叫工作和生活领域界限划得非常的模糊在中国。而美国的话就非常清楚,你在工作中的同事一般就是工作中的同事,你也不希望在工作之外发生联系,因为发生联系,在工作场合之外很多事情很难办了。所以就划得很清楚。所以这个对沟通也会有影响。

    时间语境

    还有一个,在沟通的时候,对时间这个概念,对人的沟通的影响。一个是,在沟通之后,其实每个国家的人对最后期限的含义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在美国最后的期限就是死期到了,一定要完成。在很多国家,那只是一个大致点,大概前后左右大致可以完成就可以了,没有那么严格。有些国家完全不把最后期限当回事情,根本是无关紧要的,把这个事情做好,做到最优的话这个最后期限就没有关系了。还有你要去见人的时候,等多久你认为是对你的尊敬、侮辱还是别的意思,这个在不同的国家的理解也是一同的。另外,在做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完全按时间表做事情,我一天的时间表都排好了,三个月都排好了,六个月都排好了。这一点很有意思,因为在美国习惯了,很多东西都是排好了,像我今年把明年的事情都排好了,你晚来跟我约,很多事情没有了,但是在中国很多事情是临时决定的。一个美国人和中国人在时间上搞定下来,都是很难的问题。如果那个人说,我六个月之后跟你在这里见面,约好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然后一般在美国人都有一个什么时间,是一个日历本,现在都用Iphone马上谈上去,都是空的,你都不用提醒他,到时候去就是了。但是在中国,我要跟我的学生要见面,我说我就下个月要到上海来,我们能不能见面,ok,没有问题,下个月这个时候我也不知道我在哪儿。怎么办?他不能把这个时间定下来。晓萍老师,我很想跟你聊聊,你到上海给我打一个电话,然后我们再约,就是这样一个含糊的时间表,一般我们都可以接受,没问题,但是在美国人看来,就是非常的不可理喻。所以,还有这个时间就是线性和非线性的。

  还有一个,对时间的理解性,是准确性、模糊性还是混沌状态。

   空间语境

    空间的语境不仅用物理来衡量,同时也包括听觉和感官的距离。在沟通时人们对空间语境的敏感度不同。中国人见面很少拥抱、接吻,顶多是握握手,家人就没有身体接触了。比如我每年回家看我父母的时候,怎么样呢?我们既不拥抱,也不亲吻,也不握手,就是互相看着笑一笑,但是在美国人觉得,这太不可理喻了,怎么可能这个样子呢?我跟美国朋友有一阵没见的话,马上就会拥抱,可是跟我家人就做不出来了,因为在中国的国情下长大就是这个样子,如果拥抱那样的话,就会被吓坏了。

  另外,在跟人沟通的时候,是不是要看着对方,面对面,还是不看着对方的时候也可以沟通,你看日本电影的时候,很多人物之间的沟通都不是面对面的,他们都是不看对方就开始讲话的。在美国讲话的时候一定是面对面的,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中国人看着对方是可以看着面部不同的点,不一定要看眼睛,直视眼睛也是不舒服的,美国人不行,他们就是要直视眼睛。像刚才说的能不能打断别人,沉默还是怎么样,还有语调、距离保持也不一样,距离特别有意思,在中国的话,我跟你讲话的时候,大概一臂之长是比较合适的距离,美国人也是,这一点也没问题。但是有些国家挨得很近,现在来看,如果跟阿拉伯人谈生意的时候,他就站在你面前,你怎么办?你会觉得太近了,马上就退了,你一退他怎么想?他觉得你是不是不喜欢他?如果我跟你做生意是喜欢你的,又近了,然后你们两个就一直走。所以空间距离的问题也是沟通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另外一条,我平时跟你是一臂之长,比如有一天,我一见到你就跟你挨得很近,我们两个什么都没说,别人看在眼里,肯定觉得这两个人发生了什么问题,所以空间的变化是有含义的。不讲话但是可以表达意思,所以这个空间语境还是有很多文章可做。

    美国人生气

    比如这两个人,一看就是生气了嘛,就是不同的空间。

    各国人触摸部位

    美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可以触摸的很多的地方,第一个是叫做异性之间的朋友;第二个是同性之间的朋友;第三个是父亲,第四个是母亲。你看日本人跟父亲之间,只能手指接触,其他的部位都不能接触。看这张,美国人跟异性可以接触那么多,我觉得很有意思。这是79年的研究报告了。这是空间本身的问题。

    沟通和社交方式

    综合一下,从语境的内容来说,沟通方式是语境的一个方式。第二,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是不是关注你跟对话人之间的关系的敏感程度,还有对时间的敏感程度和对空间的敏感程度,把它组合起来的话,我们最近发展的理论就是有三种很不同的沟通方式。一种就是叫很含蓄的沟通方式;第二种就是很直接的沟通方式;第三种是情绪很明显的沟通方式。大家可以看见,这个含蓄的沟通方式偏向于亚洲化一些,这个直接的沟通方式是偏向于美国人的;情绪沟通就是肢体表情很丰富的沟通方式,属于拉美人的沟通方式。

  我沟通的地方就讲完了。最后我要总结一下,一句话我要说的就是,以前有一位伟人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我今天要说,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是归根到底,这个世界是属于心怀全球、身怀绝技、学贯中西,能与各种文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全球化人才,世界是属于他们的。而要把自己打造成为全球化人才有一个捷径,我顺便给我们那个项目做一下广告,有一个捷径就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培训方案,这是由公司赞助,一年时间把所有课程全部学完,就可以拿到华盛顿大学的EMBA学位,这段时间可以住在西雅图。然后在这个课程里面,现在大部分的学生是日本学生、韩国学生,还有一些像德国学生等等。那么,中国学生现阶段还非常的少,如果大家你们觉得自己的单位里面觉得你们要培养全球化人才的话,我推荐这个项目。因为前面我也讲过,起码有一年在国外生活的时间,这个经历本身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是一个捷径。

    出自中人网3000强论坛演讲
    管理学大师陈晓萍教授演讲

上一篇 : 电子商务迎黄金发展期寻“中国亚马逊”(附             下一篇 : 片冰机制 片冰机制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