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领导艺术和谐社会与企业管理之道

和谐社会与企业管理之道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核心提示:和谐之道,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所不包:从法制到民主,从环境到自然,传承到变革,收入分配到贫富差距,甚至社会道德与信仰等

和谐之道,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所不包:从法制到民主,从环境到自然,传承到变革,收入分配到贫富差距,甚至社会道德与信仰等,都可管窥一二。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和谐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倡导的趋势。

对于和谐的定义有很多,和谐社会定义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内涵,对于中国的企业管理,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内,如果你去公园,通常会见到此种情景:青青草地的中间,经常会有来往行人踏出的一条小道,煞是醒目。但是往往在草地上,还会竖着一块牌子:青青绿草,何忍踏之。这种现象,在国内已经习以为常。由此可以看到,国人的创新精神非同一斑,往往可以在既定规则下踩出第三条路出来。

那么我们看一个国外类似的故事:美国迪斯尼乐园在建园之初,并没有规划行走线路,而是留出大片的空地种草,任游人去踩踏。当草坪被踩出一条条路之后,再根据这个路线去设计规划最终游乐园的路线。

其实,和谐的传承,中国自古有之。

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法则和分析逻辑,受到西方的影响,意识中是非黑即白,只有两个维度。即将一件事情,分成正面和反面,把一件事物 “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再从中选择其一,作为答案。这种思维,清楚,明白,简单明了。因此西方的管理,沿用这种思维法则,在企业中,将人“分”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根据管理规则的制订,管理气氛可以划分为人治和法治两种,泾渭分明。

中国人的思维法则,自古以来,却不应该如此。中国人做人的准则,有个词语,叫“外圆内方”,即做人的准则,内心深处可以有条框,有棱角,但表现在人际之间的关系上则以和气通融为主,因此在一些企业老板的办公室,往往会挂着一幅“和气生财”的书画,有些甚至还直接挂着“忍”字的书画。中国的文化,和“中庸之道”、“太极”是密不可分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可见,“二生三”,需要在事物相对的两端,找出中间的过渡地带。在这样的传承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式的管理,承袭太极思维法则,把人看成三种:老板是管理者,员工是被管理者,而介乎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干部,则一方面是管理者,一方面也是被管理者。至于管理的气氛,中国式管理不主张在人治和法治之中选择一种,却十分实际地“寓人治于法治”,说起来实施法治,运作时却有非常深厚的人治色彩,这其实缊含着和谐的朴素思想。

有问题必须解决,这是西方的管理心态。将问题一分为二,遇到问题只能分为解决或不可解决两类。而在中国的管理思想中,对于问题,在解决和不可解决两类之外,还可以独辟蹊径,可以称之为“化解 “。这种思路其实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和谐观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孔子提出的主张”无可无不可“,深得其中三昧。

在现在的中国,推行和谐管理,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企业的管理者,过去管理财务、工厂、工人,但未来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面对的是知识员工,而这些知识员工所具备的知识则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内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有助于提升组织凝聚力,提高企业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组织智商,使员工专注于工作,乐在工作,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创新。

现在企业员工的新生力量,其出生时间逐步从”70 后“过渡到”80后“,目前已经逐步过渡到”90后“,对于这些新兴群体,由于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接受新生事物强,思维开阔,但性格普遍缺乏坚忍与坚强。因此,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应该依据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调整管理策略,管理视野需要从单纯的任务导向转向”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那么如何推行和谐管理呢?

韩国企业现代重工在国内办厂,就非常注重细节:公司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是女工,公司成立之初就规定,女工怀孕期间,可比其他员工提前半小时到食堂吃饭;所有女工来例假可以带薪休假一天。

有家电气企业位于城郊结合地带,有近200多余名员工不坐厂车而是骑电瓶车上班,该企业为此在车棚里安装了200多个插座,职工不用拎电瓶即可在车棚里充电;夏天高温期间,中午休息时间,企业还将厂里不用的会议室让出来,打开空调给员工休息。

其实,大道至简,答案就在细节。

和谐管理,强调的是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管理氛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需要考虑如何在紧张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和谐的心态,有针对性地改善管理风格,改进管理模式,平衡员工和企业双方的需求差异,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价值,达到双赢。

由此可见,和谐社会与企业管理之道,一脉相承。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烤地瓜机 烤地瓜机烤地瓜的原理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