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成功励志成功激励拿破仑•希尔的成功之路

拿破仑•希尔的成功之路

  来源:管理学家  发布时间:12-25

浏览量:    

核心提示:关于成功学,一直毁誉参半。但是,不管是褒是贬,成功学都有着巨大的市场,尤其是在涉世未深而且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人那里,成功学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成功学有它的实际影响力。追根溯源,这一“学问”的元老当属拿破仑 • 希尔。
通常看到的普及性读物,往往把拿破仑 • 希尔(Napoleon Hill,1883-1970)称为“成功学之父”,各种赞誉词汇,会在读者的心目中造成这样一种形象——希尔代表了激情、睿智、虔诚、博爱,是商业时代的启蒙思想家。那么,真实的希尔到底是什么样子?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他的成功道路上有哪些广为人知(或者鲜为人知)的传奇?了解这些,可以使人们对成功学的来龙去脉有更清楚的认识。 从“暴力小子”到写作能手

1883年10月26日,拿破仑 • 希尔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西部阿巴拉契亚深山中的怀斯县(Wise County,Virginia)。这个山区小县到2000年人口才刚刚达到四万。希尔的家乡,在深山腹地中的一个原始村庄。根据希尔的陈述,在他20岁时,这里的典型住房还是用原木搭建的小屋。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三代走不出大山,与世隔绝,从外面去那里,只能在雨季间歇时穿越100英里的原始小道才能到达。当时没有电灯、电话和公路,教育和医疗极端落后。希尔所在的村庄只有一所非常简陋的罗拉 • 格罗斯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教室,一年中只开学四个月,上不上课无所谓。希尔形容道:怀斯山区盛产三样东西——斗殴、酗酒和愚昧。

小希尔的父亲詹姆士 • 摩罗 • 希尔在当地算是文化人,他的爷爷是从英国移民北美的印刷工人。靠着祖传的印刷手艺,詹姆士创办了怀斯县的第一份地方报纸《西风》报。这份报纸有100多个订户,靠詹姆士骑马投递。拿破仑 • 希尔是詹姆士的长子。詹姆士迫于生计,放弃了不赢利的《西风》报,打铁、务农、开杂货店,对小希尔顾不上管教,他妻子体弱多病,更没心思去管教。在拿破仑9岁时,次子维维安出生不久,她便过世了。小希尔在这样敏感的年纪,由于缺少母爱和管教,他开始撒野。在邻居和家人眼里,这孩子是个不折不扣的捣蛋鬼,连恶作剧都具有破坏性。

小孩往往有英雄梦想和超人情结,孤独的小希尔更是充满了幻想。10岁的希尔以强盗杰西 • 詹姆斯(Jesse James)作为自己的偶像,迷上了枪法、打斗和暴力。杰西 • 詹姆斯本来是一个抢劫团伙的主犯,但在民间传说中变成了美国南方的罗宾汉,变成了伸张正义的英雄。至今在美国的西部电影和西部小说中,杰西 • 詹姆斯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民间故事更是把他神化为枪法奇绝、无所不能、凭借一把左轮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侠客。从1925年到1972年,直接以杰西 • 詹姆斯为题材的好莱坞电影就有22部,小说不计其数。10岁的希尔开始狂热地模仿杰西,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杰西那样的侠客,甚至搞到一把六发左轮手枪,挂在屁股后面招摇过市,练习射击,惹是生非,吓唬村民,以引起大家的关注。他的粗野和枪法,使周围的村民感到恐惧。如果没人管教,希尔真有可能走上邪路。他的父亲也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转机来自于小希尔的继母。詹姆士 • 希尔丧妻两年后再婚,续弦玛莎是一位校长的遗孀,她的父亲是医师,受过良好的教育。作为继母,玛莎欣赏小希尔的热情狂放和聪明伶俐。这个在父亲嘴里最坏的孩子,却在她眼里是最好的孩子。她决心把拿破仑 • 希尔引向正路,鼓励他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规划人生,修成正果。她观察到了小希尔的弱点是好动而易怒,于是先从宗教信仰的培育入手,来约束小希尔的行为。在玛莎的倡导下,她们全家参与鲍威尔河三岔口的基督教浸信会活动,这让希尔有了宗教上的训练和信仰,有了道义上的约束。进一步,玛莎看到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和进取心,认为小希尔具有很大的潜力,在他11岁时,建议他去试一试写作。“如果你将惹麻烦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写作上,你就等着全州人来敬仰你。”玛莎对希尔决不强迫,只是循循诱导。希尔开始在玩枪的同时玩笔,在继母的指导下发奋写作。过了一年,在希尔的写作有了飞速进展之后,玛莎又同希尔商量,只要把左轮手枪交给她,就答应给希尔买一台打字机。当时打字机非常稀罕而且昂贵,这对希尔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玛莎还告诉希尔:“如果你打字可以和枪法一样棒,你就能发大财,还能闻名世界。”就这样,1895年,希尔放弃了手枪,开始玩打字机,走上了继母为他设计的作家道路。

玛莎不仅给了小希尔爱心并鼓起他走正路的勇气,而且还鼓舞着老希尔的创造精神。詹姆士 • 希尔是个肯动脑子、善于探索的人,什么都想试一试。一次,玛莎的假牙托打碎了,方圆几十里没有牙医。在妻子的鼓励下,詹姆士自己试着做假牙的牙托,居然成功了。此后,妻子指导他继续自学牙医,开设了当地第一家配牙诊所。他的牙医和假肢生意甚至走出了西南弗吉尼亚,达到肯塔基州东部。

小希尔不久便发现,他确实有着写作天赋。经过刻苦努力,他的写作能力大大提升。看着自己的思路清晰地跃然纸上,成为一段段美言妙句,他有了更多的自信,而且从写作中找到了自己的愉悦。13岁时,希尔为了多挣点钱,放学后便到煤矿的矿坑里打工,艰苦而危险的工作换来的是微薄的薪水(日工资1美元),还得用薪水的一半来缴纳公司的膳宿费。此前,希尔曾经有过辍学当矿工的念头,但他在矿上打工的经历,尖锐的劳资冲突使他认识到,劳工永远是劳工,知识才可改变命运,像他这样的人,只有通过受教育才能走出被人欺凌的窠臼,进而坚定了继母为他设计的人生方向。

开启成功学研究

到了15岁时,希尔为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在继母的鼓励下,开始兼职当地方小报的山区记者,写当地新闻。他的文笔在升华,但麻烦也接踵而来。希尔的新闻稿件中,为了吸引眼球而真假掺和,惹出了事端。有一次,他关于邻居酿私酒的新闻引来了稽税员,得罪了村民。愤怒的村民给希尔撂下了一句话:“如果再敢对村民酿私酒写一个字,就会把你的打字机扔到河里。”不久,另一个邻居老头指责希尔,说希尔把他的女儿肚子搞大了,强迫希尔娶他的女儿。希尔的声辩苍白无力,只好糊里糊涂同邻居女儿结了婚。如果这件事情得不到澄清,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学了,乡村婚姻将会把希尔捆绑在大山之中。天无绝人之路,婚后不久,女孩就承认孩子不是希尔的,为他洗刷了清白。

婚姻解除后,希尔全家搬到格拉德韦尔(后来改名为怀斯,成为怀斯县的中心),小希尔到这里的一所两年制高中求学。17岁时,希尔高中毕业,到塔兹维尔(Tazewell)商业学校继续学习。这个学校提供职业教育,主要课程为会计、速记和打字,一年修业期满后,雄心勃勃的希尔给鲁弗斯 • 艾尔斯(Rufus Ayres)写了封求职信。艾尔斯是当时弗吉尼亚最有名的“大人物”之一,他曾经担任过州首席检察官,是西南煤矿的大股东。希尔给他写了一封别具一格的求职信,表示情愿为自己没有经验而放弃实习费,但三个月后如果自己胜任,就请按实习费的标准开酬金。这封求职信引起了艾尔斯的注意,希尔被雇用了。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希尔对工作充满热情,认真负责,做事极其精细,精细得令人吃惊。没用多久,他就成了管簿记的小头目。这时,他开始显示出自己在管理方面的才能。艾尔斯庆幸自己选对了人,把希尔派到一个煤矿当主管。希尔在矿上处理一个出纳员斗殴杀人后潜逃的突发事件时,除了表现出敏捷的应变能力外,还表现出令人赞叹的诚实。艾尔斯立即把希尔任命为这个煤矿的经理。来自偏僻山区的19岁青年,从此管理着350人的企业,自称是“全国最年轻的经理”。

但是,艾尔斯的这种家族企业,迟早会让他的儿子唱主角,作为外人的希尔,在这里不可能大显身手。于是,希尔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立志要当律师。艾尔斯也建议他去学习法律。不久,希尔的弟弟维维安准备去读法学院,而且希尔的父亲詹姆士因为州政府不准他继续当牙医,也宣布自己将去牙科学校进修。弟弟和父亲都要上学,拿破仑岂甘人后,于是,希尔兄弟两人一起去读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法学院(Georgetown Law School)。为了支付二人的学费,拿破仑承担了为《鲍伯 • 泰勒杂志》(Bob Taylor’s Magazine)的撰稿工作。然而,法学院不准学生在外兼职,更重要的是,自由撰稿人的薪水太少,不足以维持他们的开支。因此,希尔退学另找生路,到一个木材场担任销售经理。

离开了学校的希尔,又显示出了他的经商天分,22岁便晋升为木材场合伙人。后来他自己也说,若不是1907年糟糕的金融风波打垮了木材市场,他可能会继续呆在这个舒适的环境里,成为一个自得其乐的木材商人。1907-1908年,美国股票市场狂跌,银行倒闭,连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都几乎破产,小小的木材场更不堪一击。24岁的希尔,经历了从事业巅峰跌落到低谷的轮回。这时,他的父亲从牙科学校拿到了文凭,他的弟弟也以优异成绩从乔治城法学院毕业,而当初号称要供养弟弟和父亲上学的拿破仑,却一贫如洗。

然而,希尔已经不再是那个拿着左轮手枪疯疯癫癫的幻想少年了,他冷静地梳理了自己的经历,总结着以往的得失,衡量着各种选择的利弊,最后决定,回到《鲍伯 • 泰勒杂志》。这个工作尽管收入微薄,但是它可以让自己留在华盛顿。机遇和视野,要比金钱更重要,而这份杂志能够满足前者。这次,杂志给希尔的任务是:为工商业巨头写人物传记,总结他们得以成功的奥秘。由此,希尔走上了研究成功学的道路。

改变希尔命运的采访,是到纽约见钢铁大王安德鲁 • 卡内基。1908年,希尔来到纽约第五大道卡内基的别墅,在这座四层楼豪华宅邸里,希尔领略了卡内基的风采,卡内基也对希尔十分欣赏。他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默契——贫贱出身是走向成功的最好激励。卡内基见过太多的记者,然而,希尔有深度的采访,做足功课的提问,有见地的对话,使卡内基深感兴趣。于是,卡内基不但延长了原定三小时的会晤,而且邀请希尔共度周末。对卡内基的采访,成为希尔后来写作《思想致富》的最基本构架。

卡内基对希尔说,福特、爱迪生、洛克菲勒、贝尔,这些人具有相似的情况。在他们身上,可以发现走向成功的共同因素。“令人惋惜的是,成功的原则实际上清晰存在,我们每一新生代的人却必须通过一遍又一遍试错去找到通往成功的路。”所以,卡内基向希尔提出建议,对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并且加以研究,细细品味,得出自己的成果,帮助世人走向成功。卡内基预计,成百上千人的采访,还有相应的资料整理与研究,最后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这需要20年时间。然后,这位大亨问拿破仑 • 希尔,愿不愿承担这一重任?

卡内基内心给希尔的考虑时间是1分钟,却没有告诉他。希尔用了29秒就答应下来。可以说,希尔并没有仔细权衡,而是凭直觉拍板。但下来的事就匪夷所思了,卡内基告诉希尔,他托付给希尔的这一重任,没有一分钱报酬,也没有必要的工作开支。希尔所能得到的回报,就是从研究本身受益。这意味着整个工作过程中,希尔要自谋生路,自掏腰包。带着对这一工作的强烈兴趣和对未知困境的恐惧,希尔答应了。

对于这样一项“傻大头”事业,希尔的家人都认为他过于草率了。对他接受这一工作,家人有温和的质疑,也有尖刻的嘲笑,甚至他那十分开明的继母,也觉得他“玩大了”。而这些,正好唤醒了希尔童年就养成的反叛心理和冒险热情。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得漂亮。

卡内基尽管不给钱,但却对希尔不乏支持,最主要的支持是以钢铁大亨的名望和人脉给希尔写了许多推荐信,介绍了不少名人,包括发明家托马斯 • 爱迪生,后来的美国总统伍德罗 • 威尔逊,汽车巨头亨利 • 福特,石油大王约翰 • 洛克菲勒,发明柯达照相机的乔治 • 伊斯曼,总统西奥多 • 罗斯福,发明电话的亚历山大 • 贝尔,发明飞机的威尔伯 • 莱特等人。在卡内基的支持下,希尔在随后的20年里采访了504位名人,成就了他的终身事业。 失败的经商

事业和家庭是连在一起的。1908年底,希尔在《华盛顿时报》上发布征婚广告,然而,当他收到回信去赴约时,却对这位回信者的表亲弗洛伦斯(Florence Elizabeth Hornor)一见钟情。1910年6月,他们结婚了。有一个细节很能反映出希尔的特点:弗洛伦斯的家庭很富有,两人的订婚是瞒着女方家庭的。直到结婚前,两个年轻人才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弗洛伦斯的母亲。她母亲很大度地同意了这一婚事,并很诚恳地邀请未来的女婿来她家做客。但希尔没有去拜访,生米做成熟饭后,希尔才去了丈母娘家。幸运的是,这位事业刚起步的穷小子,获得了有着庞大家族事业的奥纳家人的首肯,他们为这位女婿的聪明、自信和能言善辩所征服。在后来的工作中,希尔得到了弗洛伦斯娘家的大力资助。当然,希尔也给弗洛伦斯家族带来了回报。这个家族所在的兰伯浦镇一直交通不便,缺乏一座桥梁,而造桥需要10万美元,希尔靠自己的分析,说服了可以从改善交通中获益的铁路公司、电车公司和县政部门,成功建起了桥梁。这件事,又成了希尔成功学的一个具体案例。同年,希尔还担当了一位菲律宾社会活动家奎松(Manuel L. Quezon)的政治顾问,为其出谋划策。24年后(1935年),奎松成为菲律宾的第一任民选总统。

伴随着希尔大儿子詹姆士的出生,希尔采访了福特。在福特身上,希尔看到了与卡内基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成功人士形象——冷淡,寡言,有着钢铁般的自我约束力和超强的目的性,只有谈到汽车他才会滔滔不绝。采访福特的直接效果,就是希尔花了680美元买了一部福特新款T型车,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妻子的嫁妆眼看就要用完了,希尔在华盛顿找到了一份汽车推销工作,他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把业务开展起来,重组了公司,开展汽车修理和驾驶方面的培训,业务上的顺利使希尔雄心勃勃,大笔贷款,四面出击,结果很快就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希尔从妻子那里借了4000美元投入后也无济于事。公司被银行接管,希尔两手空空回到家里。在妻子娘家的帮助下,希尔把家搬到兰伯浦,当上了妻子家族一个公司的律师助理。这个职位收入不错,工作轻松,然而对希尔来说缺乏挑战。在第二个孩子出生不久,希尔就毅然辞掉工作,告别家人,前往他认为有挑战、刺激和成功的地方——芝加哥。

在芝加哥,希尔先在拉萨尔大学分校的广告销售部工作,这一时期,他在广告业务和技巧方面相当成功,同时也在反思自己。不到两年,他再一次辞职,买下马歇尔华盛顿糖果公司一个特许销售部的一半股份。希尔同三个合伙人一道重组了这个公司,以希尔妻子的名字伊丽莎白把公司改名为贝西罗斯(Betsy Rose Candy Company,Betsy是Elizabeth的爱称)。1914年,希尔担任总裁的贝西罗斯公司业务稳步上升,在周围各城市开设了分店。这年底,希尔信心十足地宣称,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可以奋斗一生的事业,并发誓要把贝西罗斯公司在下一年实现全国连锁。然而,希尔交友不慎,他没想到自己的粗暴脾气招人不满,更没想到他的合伙人心怀鬼胎。1915年,希尔被合伙人赶出了公司,其中一个还通过诬陷手段,想吞没希尔的股份。尽管五年后希尔的官司赢了,但在当时他却失去了自己的公司,再次一贫如洗。

痛定思痛,希尔认真反思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最后,他决定单独开业。1916年,希尔创办了名为乔治 • 华盛顿学院的营销培训机构,讲授广告技巧等课程。惨淡经营一年多,这个学院终于有了一百多名住校学生。1917年,美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又激发了希尔的冒险欲望和爱国热情,他给自己曾经采访过的威尔逊总统写信,希望自己能为战争中的祖国服务。威尔逊安排他制作军工企业的宣传文告,希尔接受了工作,却拒绝领取报酬,当了一名战时志愿者。他同总统的这种关系,提升了他的华盛顿学院的声望。不过,不安分的希尔,总会折腾出点事来。他以自己的教学经验,猛烈抨击公立学校制度,并让自己的学生罢课制造声势,试图以此为号召竞选国会议员。然而,他的这一努力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任何反响。1918年,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已经应征入伍,他的学校也办不下去了。

随着一战结束和他的第三个孩子出世,希尔又失业了。他关闭了学校,开始了他的新探索。他写了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宣布自己要办一份为人们提供奋发向上的精神食量的杂志《希尔黄金法则》(Hill’s Golden Rule),并寻找到一个愿意合作的出版商威廉姆斯(George Williams)。《希尔黄金法则》第1期于1919年1月上架发售。创刊号的48页文字,全部是希尔一个人写的。为了掩饰没有稿源的事实,希尔在文章写作上费了很大功夫,采用不同的笔名,使用不同的文风。整个杂志的前9期,都是希尔一人撰稿。所幸的是希尔很适合这份工作,杂志尽管收入微薄,但在市场上站住了脚。封面上的“你花在本书上微不足道的投资,可能就标志着你事业的转折点”很吸引人,第1期就加印了两次。为了扩大发行量,希尔给购买杂志的公司员工做免费演讲,杂志的影响慢慢扩大。

在办杂志的初期,希尔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他做梦也想找到一个赚大钱的事干干。果真,他应聘到一个“年薪10万美元”的岗位,任务是组建一个在德克萨斯勘探石油的公司。希尔在达拉斯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月,结果收到的支票还不够他的工作支出,其中还有一张150美元的支票拒付。他这才发现,这是一个骗子公司,联邦政府正在对这个公司进行诈骗调查。希尔分文未得,还差点卷入诈骗案。经过这次教训,希尔发誓不再折腾,老老实实办杂志。

1919年,杂志有了收益,希尔也开始有了报酬。到1920年,杂志已经相当成功,希尔又开始酝酿更大的梦想,他的副手不堪重负,他的合伙人威廉姆斯跟不上趟,杂志的经营班子开始分裂。1920年10月以后,希尔被排挤出这份杂志。当事人没有公开内讧事实,致使分手原因成为不解之谜。按照希尔的说法,里面充满了欺诈、背叛和阴谋。不管真相如何,这份杂志在威廉姆斯的经营下,去掉了希尔的冠名,改名为《黄金法则》,继续存活了11年,直到大萧条年代才停刊。

问题在于,希尔面对失败,可以潇洒离开,激情不减,开始他的下一次冒险。然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却只能靠娘家接济度日。尽管希尔很爱他们,但经济上的窘迫使他们的关系产生了裂痕,希尔每次给妻子描绘出的美好前景都成了泡影。甚至希尔正直的父亲,都怀疑他的儿子在不怀好意地利用妻子娘家的富有和善良。

对于希尔来说,办杂志使他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这份杂志更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当时,希尔拒绝了威廉姆斯补偿他离开的2.5万美元。尽管希尔特别缺钱,但接受这一款项,就意味着同意不再参与《黄金法则》,而且在数年内不得从事竞争性同业工作。要让当时的希尔离开杂志行业,这等于要他的命。1921年,希尔来到纽约,向朋友借钱,创办了《拿破仑 • 希尔杂志》(Napoleon Hill’s Magazine)。无论是杂志的印刷、装帧,还是内容布局、语言风格,处处都显示出特有的“希尔风格”,同把他扫地出门的《黄金法则》对着干。比如,希尔特别设计的版面,要比《黄金法则》大一圈(就像国内杂志中的普通16开和国际16开的区别)。明显大一圈的新杂志,零售价25美分(只比《黄金法则》贵5美分)。在内容上,希尔咄咄逼人,一心要超过还在出刊的《黄金法则》。可喜的是,这次他的助手史蒂芬 • 韦尔(Stephen Austin Weir)力主把新杂志办成引领时代风尚的主旋律期刊,不赞成互相攻击和报复。韦尔对希尔产生了重大影响,希尔后来回忆说,是韦尔的潜移默化,使自己逐渐摆脱了虚荣、自负以及刚愎自用等毛病。在竞争中,新杂志在栏目设计、内容安排、广告、促销等方面都十分出色,在创办的当年就赢利,这在杂志行业是十分罕见的。

希尔再次取得了成功。他又开始到处巡回演讲,与前不同的是,现在他的演讲不再是为促销杂志而免费,有了每场一百美元的报酬。成功的演讲和出色的杂志相得益彰,使希尔成为名人。连《时代》杂志也注意到希尔,认为希尔的演讲能够给人们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此基础上编辑的《成功魔法》教材,把他写的文章和演讲录音整合到一起,形成了全世界最早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到这时,希尔已经是美国的知名人物了。他忙于他的讲演和杂志,顾不上到兰波浦看望妻子亲人。为了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他住豪华宾馆,用高级名牌,过奢侈生活,刻意装扮自己的“成功”。然而,与家人的疏远,定期寄给妻子只够温饱的支票,与他在纽约的阔气造成了强烈的反差。希尔的家庭也产生了潜在危机。 出版《成功法则》

1922年,希尔的事业一路风光向前进,作为一个永不满足、总要别出心裁的人,希尔没事也会折腾出事来。他被一个在狱中服刑的犯人来信所感动,计划开办一个函授性质的“狱中学院”。希尔出面保释了这位犯人,把迎接这位犯人出狱变成新闻事件,雇用这位犯人以及帮助该犯人的狱中牧师从事“狱中学院”的相关工作。没多久,这项动员社会力量改造犯人的工作就变成了十分赚钱的赢利事业,希尔雇用的两位主管开始利用“狱中学院”致富敛财。希尔察觉到危险后,撤出了这个计划。结果,两个重回监狱的主管与希尔的宿敌联手,合伙攻击希尔的人品。希尔的对手们挑起的社会舆论,很快就使希尔陷入困境,有关希尔人品道德的谣言传闻满天飞,尽管后来事实都得到了澄清,但却把希尔辛辛苦苦的积累全折腾光了。当希尔40岁时,他又失去了一切。祸不单行,当他由纽约回到芝加哥原来的住所时,一场大火把他原来的各种资料、与重要人士的书信往来、大量保密的调查问卷,全部烧了个精光。

希尔这时已经能够平静对待面临的打击了。他后来写道,“狱中学院”计划的失败,不是由于邪恶的力量,而是由于自己的失误。“因为我交友不慎,使自己陷入了麻烦。”“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失败不是没有相应的补偿,它让我改变了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他坚信,失之东隅肯定会收之桑榆,希尔没有气馁,打起精神又借了1000美元,前往俄亥俄州,这次他的计划是要买下并管理一个商学院。

经过考察,希尔半买半租了克利夫兰西边的大都会商学院。1924年初,开启了自己的新事业,由他在这里演讲成功哲学,对象是方圆几十里的应届毕业生,每天3场,每周5天。由于这种讲座正好能弥补正规学校教育的不足,所以人气空前高涨。

如果希尔能够就此收手,就不会有以后的故事了。但希尔在克里夫兰周围巡回演讲时。遇上了《坎顿日报》(Canton Daily News)的出版商唐 • 麦利特(Don Mellet)。麦利特十分欣赏希尔,1926年初,两人先合作在《坎顿日报》开辟了希尔的每日专栏,然后又把这一专栏以辛迪加的方式推广到其他报纸。再进一步,两人开始合伙编辑一套八卷本的成功学书籍,希尔负责撰写,麦利特负责筹款印刷和发行。在这一过程中,一件意外发生了。麦利特发现坎顿有些黑店给学生销售违禁麻醉剂和私酒,有证据表明这些黑店得到了当地警察的庇护。麦利特在媒体上揭开了这一黑幕,并参加了媒体的调查。就在这套书即将付印的前一周,黑帮和警察联手,乱枪打死了开车回家的麦利特。希尔由于车子故障,那天没有回家,逃过了一劫,但第二天就收到了电话威胁警告,让他一小时内滚蛋。希尔只好放弃了他的事业,连夜逃离俄亥俄州,躲在西弗吉尼亚深山中的亲戚家里,隐姓埋名过了一年半逃亡生活。

1927年秋天,企图谋杀希尔的家伙被判处终身监禁。经过认真的思考,希尔前往费城,准备出版自己的作品。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带着手稿,精心装订了自己的稿件,寻找出版商。经过不懈的努力,这年的感恩节后,他联系到安德鲁 • 佩尔顿(Andrew Pelton),这个人看中了他的作品,愿意帮他出版。于是,希尔把样稿寄给他采访过的许多名人,前总统塔夫托和报业大王科蒂斯都看了全稿并给予肯定。希尔加班加点改写稿件,八卷本的《成功法则》(Law of Success)于1928年3月26日正式出版,希尔的成功学终于问世了。

经过千辛万苦,遭遇百般挫折,成功学的大师拿破仑 • 希尔终于在柯立芝繁荣的末期抓住了一个致富的尾巴。从1928年底到1929年,希尔的版税滚滚而来,在这一年,他买下了一辆劳斯莱斯,买下了纽约郊外坐落于卡斯科尔山(Catskill Mountains)上的600英亩土地。成为希尔私产的这块土地树木繁盛,绿茵如毡,三层楼高的主宅周围是白色的回廊,远处是马厩,有林间小径,有潺潺溪水,还有网球场和车库,周围点缀着一圈砖砌小楼。按照希尔的原意,他要在这里建立一所度假村式的成功学大学。1929年7月,希尔同他的妻子、孩子们搬进了新居。

命运似乎专门同希尔作对,1929年10月,纽约股票交易所崩盘。希尔当时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他鼓吹的成功从不在投机上打主意,恰恰相反,他一直认为股票投机同他的主张背道而驰。于是,他照旧写他的著作,拿出了他的新书《成功魔梯》(The Magic Ladder to Success)。但是,事实打碎了希尔的梦想,经济衰退中的人们不再需要“不存在的机会”,《成功魔梯》销售惨淡,《成功法则》完全滞销,希尔拿不到版税,财富正在消失。希尔开专栏的报纸要么倒闭,要么苦苦挣扎。在这种环境下谈成功学,无异于绝大的讽刺。希尔典当了妻子的戒指,典当了他的庄园,他的妻儿又回到了老家,而且开始领失业救济金。

在这之后,希尔也试图改变处境,但他的所有努力几乎全都失败,就连办一份文摘性的小杂志,也在两期后就收摊了。他继续办讲座,但效果已经明显不如从前,所得连糊口都不够。1933年,当小罗斯福总统邀请他加入国家复兴计划时,他接受了。他进入了国家复兴委员会(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作为作家、演讲家和国家复兴委员会的公关人员。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只象征性地收取每年1美元的报酬,为罗斯福政府的复兴计划服务。据希尔自己说,罗斯福的那句名言“我们唯一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就是出自他的创意,而且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有些稿子也是出自他之手。但这些说法在官方记录中缺乏证据。由于经济的拮据,由于一直不能扶养妻儿,希尔的首次婚姻,终于走到尽头,1935年,希尔离了婚。值得一提的是,离婚是希尔的父亲一手促成的。此后,这对父子再没说过一句话。 《思考致富》——美国出版史上的经典

1936年底,随着经济好转,希尔的演讲天才有了施展余地,他又开始巡回演讲。1937年初,在亚特兰大演讲时,希尔结识了第二任妻子,时年29岁的罗莎(Rosa Lee Beeland),她几星期后便嫁给了此时依然一贫如洗的53岁的希尔。罗莎是一个杰出的编辑和助手,在妻子的全力协助下,他们完成了希尔的新作品《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他的妻子说服了对这本书挑三拣四的出版商佩尔顿。这本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首印五千册,不到三周就销售一罄。几年内,销量就超出一百万册,到现在为止,全世界的销量超过三千万册。现在家喻户晓的很多成功小故事和激励法则,大多来自于这本书。这本看起来不起眼的书,成为美国出版史上的经典。

希尔和罗莎结婚时,他还身无分文,连住处都没有。他的小儿子布莱尔接纳了他们。希尔和罗莎的到来,毁掉了布莱尔生活,他们无法在一起相处,还导致布莱尔夫妻反目,布莱尔因此离婚且终身未再娶。《思考致富》的成功,使希尔夫妇成为有钱人,他们开始大把花钱,然而,希尔成了富人,依然不愿给小儿子布莱尔归还欠款,父子关系恶化。1939年,希尔夫妇购买了别墅,经济上开始出现问题。希尔在与罗莎的婚前协议中,把他未来的版税都给了罗莎。当初这样做,是为了规避债务,担心希尔原来的债主、前妻、合伙人向他要钱。现在,罗莎看到有利可图,在她向律师咨询后,就同希尔打起了离婚官司,并嫁给了这个律师。希尔的二次婚姻彻底失败,他的所有财产都归了罗莎。

经过第二次婚变的痛苦折磨,希尔试图同前妻复婚,遭到前妻的拒绝。1940年,受希尔过去的学生威廉 • 雅各布(William Plumer Jacobs)的邀请,希尔来到了南卡罗来纳州的克林顿镇,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游说投资,进行讲演,继续整理撰写他的成功学著作。在这里,希尔完成了自己的变化,原来那个刚愎自用、贪恋女色、生活奢华的“百万富翁作家”消失了,代之是一个沉稳、专心、深居简出、只知写作的老人。在这里,希尔写出《智力爆炸》(Mental Dynamite)这部17册的成功学教程,于1941年底出版。在这里,希尔遇到了他的第三任妻子,雅各布的秘书,47岁的安妮(Annie Lou Norman)。由于战争,纸成了配给品,希尔的《智力爆炸》无法进行二次印刷,学员们应征入伍,成功学听众也日渐稀少,于是,希尔把演讲的战场转移到制造企业利特纽公司设在佐治亚州的托卡工厂,以消弭蓝领工人与经理人员的矛盾。随着托卡讲座的结束,希尔和安妮于1943年结了婚,并移居加州,继续他的演讲事业。在加州,希尔到培训性质的太平洋国际大学兼职,与洛杉矶的KFWB电台(属于CBS Radio East Inc.)合作办成功学专题节目。在安妮的努力下,希尔与他的家人关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如果没有新的因素,希尔的老年,将是一种平静的满足。

1950年,又有一把火点燃了希尔的激情。从事保险业的克莱门特 • 斯通(William Clement Stone),由希尔的老友变成新追随者。1938年,《思考致富》让斯通的保险业重振旗鼓。1951年,当希尔去芝加哥演讲时,与斯通重逢。1952年8月,在斯通的鼓动下,两人开始合作,他们创立了“拿破仑 • 希尔协会”,从事演讲、录制电视和电台节目,合作撰写家庭自修教科书,希尔还为斯通的美国联合保险公司(Combined Insurance Co. of America)编写训练课程。1953年5月,协会推出了6本《成功科学》(The Science of Personal Achievement)教科书,接着推出了《如何增加收入》(How to Raise Your Own Salary)一书,1954年,创办了《成功无限》杂志(Success Unlimited),另一本《致富之钥》(The Master Key to Riches)也重新发行。1956年,协会行销资源集中于家庭自修课程上,他们将课程和教科书改名为《PMA成功法则》(PMA是斯通的创意,即积极心态:positive mental attitude),他们甚至在监狱里推广这套法则,收效十分显著。斯通为了回报希尔,买回了《成功法则》和《思考致富》的版权,转赠给作者本人。1959年,他们开始向国外进军,同时出版了两人合作的《积极心态带来成功》(Success Through a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后来斯通又写了《永不失败的成功系统》(The Success System That Never Fails),1967年,希尔又出版了《心平气和的致富》(Grow Rich! With Peace of Mind)。

1970年11月8日,拿破仑 • 希尔因脑溢血与世长辞。


《管理学家》杂志社在本期专题中对“管理思想添加剂的制造者拿破仑•希尔和戴尔•卡内基”进行了解读和采访,更多文章请参阅:

《拿破仑•希尔的成功法则》

《美国梦的典范:戴尔•卡耐基》

《如何看待成功学》

《拿破仑•希尔大事年表》

《戴尔•卡耐基大事年表》

作者:周贞琪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闻华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文来源:管理学家 )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烤地瓜机 烤地瓜机烤地瓜的原理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