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2-27
浏览量:
「摘要」财务治理作为相关利益主体责、权、利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主要解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问题。本文从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系统整合出发,借鉴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财务治理的三个重要问题:财务治理的产权基础、财务治理的权力配置模式、财务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关键词」财务治理结构;企业财务系统
从理论上看,现代企业理论研究得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结合体(张五常,1995),由于股东、董事、经理各方各自拥有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他们各自之间存在着信息非对称性和利益不一致性,于是就产生了经理人员运用其信息优势进行“偷懒”和谋取私利的“机会主义”行为,出现“欺诈”和“偷窃”现象。因此,经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所签定的合约必然是一份不完全合约,不完全合约必然会影响企业各种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匹配的制度安排。从实践上看,三年多来,面对资本运作失效的现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段蔓延的趋势,我国实施了包括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稽查特派员(外派董事会)制等在会计人员配置与管理方面的措施,探讨并试行了以独立董事制度为主要标志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试图以此根治问题,扭转局面。不可否认,这些措施和原则都是正确和必要的,但由于其没有真正从财务治理结构的高度来认识与运作,所以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理论上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面对这样的困境,迫使人们不得不从更本质的角度,对建立健全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运行机制作一番研究和探讨。
一、概念约定: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构成了企业财务系统的两个层次
由于专门研究财务治理的文章不多,为便于后文的讨论,有必要对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作概念上的约定。
(一)财务治理:相关利益主体责、权、利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关于财务治理的概念描述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我们认为,财务治理之所以成为必要,关键在于企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代理问题或组织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二是不完全合约的存在。在相关利益主体间存在的不完备和不对等的合约,本质上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引起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有限理性和客观现实的复杂性引起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在由财务治理结构的层次性所带来的信息问题。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必然会导致财务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权力的分布;二是激励问题。前者同时又会对后者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可以把反映在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归结为解决这样四个问题:①信息的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②权利的不对等性,主要表现在:拥有信息的主体不一定具有决策权;具有决策权的主体不一定拥有相对优势的信息。③监督问题。④激励问题。后两者主要指的是如何在治理结构中反映对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激励与约束,尤其对董事、监事、经理、财务人员等的监督和激励问题,这也是整个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总之,财务治理要解决的就是基于一种效率和公平的前提,是对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权、责、利进行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问题。
上一篇 : 30亿元高铁市场或将掀起安防行业淘金热 下一篇 : 手动灌肠机 手动灌肠机好用吗?手动灌肠机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