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5月6日,长安与标致雪铁龙集团的终于有了着落。长安汽车集团在他们自己的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则声明,表明早在5月4日,长安就已经和标致雪铁龙集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同意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各持有50%的股权。合资企业的协商工作由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牵头,具体事宜双方正在商讨中。
合资意向书中称,新合资企业将生产环保的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新的合资公司与双方现有的合资公司互补发展,不会产生直接的竞争。
同时,标致雪铁龙也发表声明称双方正在讨论合作的细节。
尽管双方签订的是意向书,但是既然双方都公开发表了声明,说明合资事宜已经走上正途,未来双方只是要考虑如何在合资公司中摆布双方的利益与未来的发展。
这桩合资案,值得引人关注的不是合资本身,而是在于合资政策经过了30年的发展后,已经跃居中国第二大汽车集团的长安汽车集团却选择了与在中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都处于弱势的标致雪铁龙合资。而最近两三年,中国政府鼓励本土企业推行自主品牌发展的政策愈加紧锣密鼓,长安却为何要在此时此刻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2009年,长安汽车有了很大的突破。其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2009年的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长安列入四大之一,确立了其官方的地位。第二是长安重组哈飞、昌河,从规模实力上再进一步,让中国四大之一名副其实。
长安的目标是什么呢?做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还是做世界汽车行业的翘楚?
应该是两者都做,只是目前的重点或者最可能的是长安要做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
换一个角度再看这个事情。
长安合资标致雪铁龙集团只是标致雪铁龙在中国寻求第二家合资企业的延续。
雪铁龙标致集团是最早到中国市场的外国汽车企业,即使不算失败的广州标致,1992年的与东风合资也已经算得上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先行者。
但是,标致雪铁龙集团的时间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类似大众的市场优势。有人说当年政府将其定位在经济型轿车生产厂商的政策定位框住了他们的手脚。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18年的合资,这种政策的定位早就随着时间的流逝,磨掉了边界。
最重要的是,标致雪铁龙公司没有很好的中国化,没有很好的适应中国的产品策略以及传播策略,时机一误再误,后来的都将自己的产品卖得火热,自己却坐了冷板凳。
因此,标致雪铁龙集团肯定会反思自己中国市场的动作:是合作伙伴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其他的原因?
而寻求第二个合资伙伴后来就成为了他们拯救自己的重要选择之一。
但是,与哈飞的合资遭遇到多方的掣肘,特别是哈飞不断遭遇重组,标致雪铁龙的合资谈判对象也一变在变。终于,长安入主哈飞敲定大局。
因此,长安与标致雪铁龙的合资,是一种历史的宿命,绝非简单的双方情投意合。
接手哈飞的长安,做大做强有着诸多选择,寻求合作或者合资伙伴无疑是达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势将标致雪铁龙揽入怀中,对长安的上规模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对于标致雪铁龙而言,虽经谈判对手的易手,但是搭上长安的班车,也是对自己在中国市场目前窘境进行自救的更好选择。
这样,双方敲定合作,建立合资公司,应该是顺水推舟,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是合资也好,合作也好,如何制定合资公司的产品战略是最重要的,也是首当其冲的因素。
既然在合资意向书中,特别提到不与现有的双方的其他合资公司产生直接竞争,那么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现有的产品肯定是被排除在外。
而从合资意向书中,提及的合资公司将生产环保的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内容来看,未来将会从各自的产品与技术优势基础上,打造合资公司的策略。
商用车应该是双方合作的最大共同点,而长安有着优势的微车也会成为双方取得利益提升的选择。
一般来讲,合资公司都是由外方提供技术,生产的产品也会使用外方的品牌。但是合资双方曾经透露,政府有意让双方生产自主品牌。如果这样的结果成真,那么就有两种选择:一个是使用长安的品牌,另外一个就是使用合资公司自己的全新品牌。而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在商用车领域,比如MPV,可能会使用占有技术优势的标致雪铁龙品牌。
这种合资公司使用多品牌的格局一旦成为现实,那么对目前的合资格局将形成一种冲击。特别是如果有产品能够挂上长安的品牌,那将是史无前例的事件。
最没有前途的是双方的合资公司使用一个全新的品牌。这种全新的品牌在双方50:50的格局下,会造车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结果,就像大锅饭,当中国市场或者未来可能的海外市场渐趋饱和的时候,由于这种全新品牌的归属不完全属于哪一个完全独立的公司,因此,在技术、财力的投入上就会捉襟见肘。
对于长安来讲,最重点的是长安的自有品牌,对于标致雪铁龙同样如此。
因此,双方合资公司的成立虽然已经笃定大局,但是未来的特别是长期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变数,而合资公司成为一种中国汽车历史发展中的过渡的必然,则更会让长安标致雪铁龙经受各个方面的考验。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烤地瓜机 烤地瓜机烤地瓜的原理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