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2-28
浏览量:
卓越绩效模式是建立在十一项核心价值观基础上的,这些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卓越绩效模式的七大部份之中,是我们理解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指导思想,简而言之,十一项核心价值观是卓越绩效模式的灵魂。
这十一项核心价值观分别是:
第一,前瞻性的领导(visionary leadership):
1)确立方向,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明确制定的使命和愿景,并平衡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2)领导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建立管理体系,领导组织的各项营运活动,指导组织的持续发展。
3)领导组织建立绩效管理系统,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而奋斗,鼓励全员参与、改进、学习和创新。
4)保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
5)诚信自律,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个人魅力起到典范作用,实践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形成领导的权威和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带领全体员工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领导者的首要职责就是领导组织确立组织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杰克﹒韦尔奇曾说:“依照我的经验,对于使命感的描述主要应该回答如下一个问题:我们打算怎样去赢得自己的业务?有效的使命感需要在可能的目标与不可能的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它既要给大家一个清晰的方向感,以赢得商业利益为导向,也要充满壮志雄心,让人们感觉到自己是伟大事业中的一部分。……实际上,确立企业使命是考验公司领导能力的关键时刻。这是真正的挑战。”
领导者必须为组织指明发展的方向,领导企业制定战略,指导组织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战略就是命运,正确的战略引领组织实现持续发展,错误的战略将给组织带向灭亡。
第二,顾客驱动的卓越(customer-driven excellence):
1)组织的产品、服务的质量是由顾客和市场来评价的;
2)为顾客创造价值,建立稳定的顾客关系,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3)了解顾客今天的需求,也要预测顾客未来的需求;
4)有效地处理顾客的投诉,努力消除顾客的不满意,通过客户的反馈驱动组织改进和创新;
5)为顾客提供个性化和有特色的产品、服务; 6)提高对顾客需求变化和满意度的敏感性,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第三,组织和个人的学习(organizational and personal learning):
1) 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
2) 构建组织的知识管理体系,积累和分享知识;
3) 实现学习的源泉包括:员工的创意、研究与开发、顾客的意见、最佳做法的分享和标杆分析。
4) 组织的学习可达成:通过新的和改进的产品和服务,为顾客增加价值;开发新的商机;减少差错、缺陷、浪费和相关的费用;增加整个组织中所有资源利用的生产率和有效性;提升组织在履行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方面的绩效。
第四,重视员工和合作伙伴(valuing employees and partners):
1)在内部,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对员工的承诺、保障及与工会的合作;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对优秀员工的认可;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在企业内做到知识共用,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营造一个鼓励员工迎接挑战的环境;
2)在外部,与顾客、供应商、银行、社会团体等建立战略联盟与各种伙伴关系;
3)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则是;实现互利和优势互补。增强双方势力和获利能力;
4)成功的内部和外部合作伙伴关系应建立长远的战略目标,从制度和渠道上保证做到互相沟通,共同认识取得成功的关键要求。
第五,敏捷性(agility):
1)按需生产,少量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企业采用精益生产方式(JIT),以及提高柔性制造能力;
2)实现快速反应,缩短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营运的周期,应用同步工程和业务流程再造(BPR)等;
3)培养掌握多种能力的员工更为重要,以胜任工作岗位和任务变化的需要;
4)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敏捷性提供了技术基础,如ERP提高了企业营运的效率,因特网的普及创造了网络营销,让顾客更便捷地了解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第六,注重未来(focus on the future):
1) 组织立足于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消除任何只注重短期利润的近视观点;
2) 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必须分析和预测影响组织发展的各种因素;
3) 组织确定的战略目标的要实现持续增长和市场领先地位,给利益相关方以长期信心;
4)为了追求组织持续、稳定的发展,要重视员工和合作伙伙伴的同步发展。
第七,促进创新的管理(managing for innovation):
1)创新是对产品、服务和过程的富有意义的变革,为组织带来新的绩效,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新的价值;
2)创新不仅仅局限于研究开发部门的技术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也是很重要。管理创新包括:管理理念、组织架构、运行方式和业务流程等多方面的创新;
3)应使领导和管理创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地参与变革(危机意识),管理变革(风险管理),接受变革(能够容忍失败)。
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得在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指出:“首要的并非(价格)竞争,而是新商品,新技术,新的原料来源和新型企业组织引发的竞争……它冲击的不是现有企业的利润额,而是他们的根基,他们的生命。”组织的创新不仅是组织发展的需要,更是组织赖以生存的根源。
第八,基于事实的管理(management by fact):
1)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只有测量的目标才可能达到目标,组织的有效管理依赖于绩效的测量、分析和持续提高;
2)绩效测量指标应与组织的方向、战略保持一致(本身也要评价和改进),反映产品和服务、顾客满意、营运效率和财务绩效的表现,并进行分析和改进;
3)绩效测量所依据的资料和资讯必须真实、可靠;
4)对绩效进行趋势比较、标杆的比较、竞争对手的比较,发现差距和分析原因,进行持续改进;
5)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等多种量化管理理论和工具进行管理。
第九,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1)组织要作好企业公民,为社会和所在社区尽义务,积极从事公益事业,组织应倡导其所有员工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尽公民的责任;
2)组织的营运要遵守法律和法规,但不能仅满足于法律法规要求,应注重持续改进、超越标准;
3)组织要遵守职业道德,保护公共健康、安全和环境,节约资源和预防污染;
4)应从产品设计、制造、营运、服务各环节要考虑到环境、资源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注重结果和创造价值(focus on result and creating value):
1)经营结果是评价组织绩效的重点;
2)要为利益相关方(顾客、股东、员工、供应商和社会)创造平衡的价值,处理好短期、长期目标的关系;
3)经营结果不限于销售额和利润,包括:以顾客为中心的结果、产品和服务结果、财务和市场结果、人力资源结果、组织有效性结果、组织自律和社会责任结果;
4)“结果”应是有“因”之果,是“方法-展开”的结果:“方法-展开” 的成熟度如何要看“结果”:“方法-展开”的改进应以“结果”为导向。
第十一,系统的视野(systems persective):
1)以系统的思维来管理整个组织,取得卓越绩效;
2) 将组织看成一个整体, 高层领导重视战略方向和顾客,以结果为导向驱动组织的营运和管理;
3)链接标准要求,确保计划、执行、测量和改进的一致性(纵向)
4)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各独立部分应以充分关联的、具有协同效应的方式运作(横向)
5)运用测量指标,将关键战略,关键过程相链接,并与资源配置一致,以改进整体绩效,使顾客满意。
6)某个管理方法或工具能够评价、改进、共享,从而能实现成熟度的提高,则其是系统的。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烤地瓜机 烤地瓜机烤地瓜的原理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