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团队管理人才“淬火”:铸剑论造才

人才“淬火”:铸剑论造才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核心提示:  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皆有一手铸剑的高超技艺。干将莫邪以人名命之的古代宝剑,后人以这作为锋利宝剑的代称。这也用来比喻锋利

  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皆有一手铸剑的高超技艺。干将莫邪以人名命之的古代宝剑,后人以这作为锋利宝剑的代称。这也用来比喻锋利而有特殊功效的事物或杰出的才能。由此可见,人才与宝剑有其相同之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莫邪者,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金不销沦流……于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鼓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阳作龟文,阴作漫理。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阖闾其重。”事并见于《列士传》、《搜神记》、《拾遗记》等。由这则故事,可以判断出中国人至少在2400年前,就已能够铸造出锋利的宝剑。铸剑史上历代名刃辈出,干将、莫邪、龙渊、太阿、湛卢、鱼肠、巨阙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冷兵器时代,剑是最重要的兵器;由于是在短兵相接之际克敌制胜,剑往往又与持剑者的“大无畏”精神联系在一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读着这样的诗句,你分明能感到那“剑”不只是金锡之物,更是士气国魂。

  而今,竞争激烈的市场就像风波险恶的江湖,企业家就像纵横江湖的剑客,人才则是剑客手中的宝剑。企业家获得企业急需优秀人才,不啻于剑客拥有一把自己梦寐以求的宝剑。只有这样,方能江湖之中纵横驰骋。

  说起铸剑与造就人才关系,简单看来,两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发展的眼光,联系去看事物之间关系,就会发现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其实,造就一个人才,与铸就一把锋利的宝剑是何等的相似。造就企业急需的“人才”,不就是为英雄铸造出一把锋利的宝剑。而今,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是智力角逐的时代,企业需要这样的“宝剑”,又何止百把、千把。

  要铸造一把好剑,一定要有优质的金铁,合适的火候和高超的技术,三者缺一不可。而造就一个优秀的人才,同样也需要其必须具备优秀品质,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和企业管理者悉心培养。

  铸剑过程是异常艰辛的,通常的过程是这样:第一步:通常是工匠自己去选择优良的材料,然后经过炉火纯青的高温将其融化,去除其中的杂质。第二步:将融化铁水铸成模型,再接着经过不断的敲打,形成锋利的刀刃。这还不是一把真正的宝剑,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最关键的一道程序,就是淬火,把烧红的宝剑放入冷水之中。经过了这一番艰苦劳作,方才成为剑锋利无比,吹毛得过,可切牛马,削金属,劈石头,永不卷刃。为天下良才美器。

  而造就一个人才,也同样需要这样复杂而艰苦的过程,当企业从人才市场挑选人材,就像工匠去挑选优良的材质,没有好的材质,根本就铸不成锋利宝剑。如何在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人才市场中,发现人材,这就要考验企业HR经理人的眼光了。

  铸剑选材时通常选用材料是生铁。但是,铸剑时候则必须是炼好的钢。生铁与钢的区别在那里呢?我们知道,生铁、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上,含碳量超过2%的铁,叫生铁;含碳量低于0.05%的铁,叫熟铁;含碳量在0.05%-2%当中的铁,称为钢。用块炼铁透碳钢制造的刀,虽然比较锋利,但仍然达不到能够“斩金断玉,削铁如泥”的程度。因为这种钢的质量还不够好,炼这种钢碳渗进的多少,分布的是否均匀,杂质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难掌握,而且生产效率极低。为了提高钢的质量,中国古代工匠从西汉中期起发明了“百炼钢”的新工艺。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叙述磁州百炼钢的过程,就是连续烧锻百余次,至斤两不减为止。所谓“百炼钢”,就是将块炼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使钢的组织致密、成份均匀,杂质减少,从而提高钢的质量。用百炼钢制成的刀剑质量很高。

  当企业选拔人材时,大多时候,企业选拔都是“生铁”人材,而这样的人材就是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吗?我们不能把人材等同与人才,这就是我们不能把生铁和熟铁称为钢一样的道理。当人材进入企业这座炼炉之中,必须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才能使生铁百炼成钢。否则,他永远就不可能发现自己缺陷,去除自己的浮躁、不成熟等诸多毛病,无法使自己成材。所以说,企业造就人才,给人材以适当的压力,使其在不断的挫折面前,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具备成为人才的雏形。

  经过锻炼之后的人才,离企业家心目人才还有一定的差距。使人材成为人才,还得经过工匠反复地敲打,这样才能形成人才的个性。企业不需要在一个模具下,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一样的产品,如果这样,企业迟早会毁在没有创意和创新的庸才手里。这样做只能扼杀人才创新的天性。但是,有时候企业领导对于人才不能过于溺爱和珍惜,不敢放手锻炼,不经历千锤百炼,是无法铸就锋利的锋刃。

  如果说,这样就是一个人才,这未免有点拔苗助长了。人才经过不断考验之后,能够担负起企业重任吗?也许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深思,其实企业在使用高级人才,尤其是决定企业生死的重要人才,绝对不能忽略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是在铸剑过程中的“淬火”。要想锻制出能够“斩金断玉,削铁如泥”的“神剑”,最后一道工序淬火也至关重要。

  所谓“淬火”,就是先把打好的钢刀放在炉火上烧红,然后立刻放入冷水中适当蘸浸,让它骤然冷却。这样反复几次,钢刀就会变得坚韧而富有弹性了。淬火工序看起来容易,但操作起来极难掌握得恰到好处,烧热的火候、冷却的程度、水质的优劣,都有很大关系。淬火淬得不够,则刀锋不硬,容易卷刃;淬火淬过头,刀锋会变脆,容易折断;淬火淬得合适,非有极其丰富的经验不可。据《诸葛亮别传》上讲,蒲元对淬火用的水质很有研究。他认为“蜀江爽烈”,适宜于淬刀,而“汉水钝弱”,不能用来淬力,涪水也不可用。他在斜谷口为诸葛亮造刀,专门派士兵到成都去取江水。由于山路崎岖,坎坷难行,所取的江水打翻了一大半,士兵们就掺入了一些活水。水运到以后,当即就被蒲元识破了,“于是咸其惊服,称为神妙。”

  当企业造就人才推向最重要的位置,即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决定着企业发展生死,那么就必须进行人才的“淬火”,这一环节就是对于人才的“降温”使用。这也出于考验人才在逆境中的忍耐度和承受力,从而培养其荣辱不惊的心态,一个在顺境中没有经历过坎坷的人不是真正的人才。综观历史上成功的英雄,哪一个不经历过逆境中考验,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一个人如果忍耐不了在逆境中的寂寞和屈辱,这样他永远也无法肩负重大的责任,这也就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经历“淬火”的人才,就像没有淬火的宝剑,从外表看来,虽然一样锋利无比,但是最致命的地方就是过于刚直、脆弱,很容易折断。经历淬火后的宝剑,方能达到柔韧坚毅,百炼成钢的利器。

  同样而言,人才的“淬火”不是简单过程,而是企业领导经过慎重决策之后的决定。我们不能把人才“淬火”时间太久,这样人才就会“生锈”;但是也不能只走一个简单的过场,这样做也没有什么意义。正像前面所谈的三国时期铸剑高手蒲元一样,企业的领导对于人才的“淬火”,也必须慎重把握时机、火候、环境,如果三者掌握得心应手,那就能得到一把“安定企业”利器。

  只有经历了淬火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在企业面对任何重大危机的时候,做到临危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企业梦寐以求的人才,才能为企业开创辉煌业绩。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烤地瓜机 烤地瓜机烤地瓜的原理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