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团队管理以情迷眼

以情迷眼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8

浏览量:    

核心提示:  人有正义感,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失去正义感,那就会和一般的动物无异。  事实上,保持正义感的人还是很多的,就是

  人有正义感,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失去正义感,那就会和一般的动物无异。

  事实上,保持正义感的人还是很多的,就是那些一时失去了正义感的人其正义感也有再度唤起之时。要不,怎么会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深明大义,视死如归"、"不畏强暴,见义勇为"、"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之说呢?所有这些,都是人们正义感的真实写照。

  那些没有了正义感但仍有很大"希望"的人,往往会将自己的"正义感"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十分充足。人们对他一时未能看清,就是因为有其假象在其上。本来是十足的个人主义,可还要高唱什么"为了团体的声誉"、"维护领导者的形象"、"考虑的不是个人的问题"、"对原则的坚持"等等。识别这种人,说难也不难,只要稍加用心察看一下他对其上司的前后态度就可以了。就是对于那些观察力较为低下的人们也不是什么难事,他们会从一个上司的身上看出端倪,从两个上司的身上可见一斑,从三个上司的身上其眼力就可入木三分了。在这个问题上,做上司的人的确是一块"试金石".下属中有人失去了正义感,尽管是其心理变化的结果,但作为一个领导者也还是有其责任的,首当其冲的教育的责任。所以,强化下属的正义感,使其更加纯正和高尚,应当成为领导者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

  是人必有爱恶,应爱即爱,应恶即爱,爱恶得宜,爱恶分明,是如此,被人称为刚正。但偏爱偏恶,对其所爱恶的就可能出现偏激之处,也就对其所爱所恶的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所爱所恶的过分了,就会起反作。因为偏爱,就会过分强调或只看到其所爱的对象的好处,而忽视或看不见他的坏处,即使其坏处超过其好处,也视而不见,如此,会把坏人看成好人。偏恶,也就会过份强调或只看到其所恶的对象的坏处,即使其好处超过其坏处,也视而不见,如此,会把好人看成坏人。偏爱偏恶者是普通人,出问题还不会太大,如出于有权力而能决定人的命运者,奸佞的人将投所偏爱偏恶,可能受到蒙蔽,只看到人的表在现象,而看不到人的本质,也就知错人而用错人,将会惹出祸乱。

  唐太宗晚年,发生争夺继位的内讧,跟他偏爱有很大的关系,其事见《旧唐书》李承朝乾、李泰二人的本传。

  李承乾是太宗的长子、太宗即位后立为太子,时年八岁,性聪敏,太宗甚爱之。太宗居父唐高祖丧,政事交给承乾,他处理得井井有条,自此,太宗每外出,都令他居守监国。承乾有脚病,行动艰难,太宗虽感到美中不足,还不因此有废立之意。后来发生内讧致被废立,是因为太宗偏爱李泰之故。

  李泰少时便善写文章,常与名士交往,因此,太宗批准他调置文学馆,可召集文士一起研究文学。贞观十二年,李泰与士人撰写《括地志》。四年后完成,上呈太宗,太宗下诏付秘阁收藏,厚赏李泰及撰写人。因此,太宗偏爱李泰,每月供李泰的钱财,一度超过太子。李泰腰洪大,太宗准他乘小轿到朝所,还想将李泰迁宫内武德殿。太宗甚至亲口说要立李泰为太子,其偏爱李泰如此。于是,李泰便起夺嫡的野心,勾结贿赂朝臣,结成朋党,加紧夺嫡活动。

  太宗有废嫡意,承乾怕其太子位被李秦所夺,引发他提前夺帝位的阴谋。他与其叔汉王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等谋反,将纵兵入宫。未发难,事被揭发,太宗便废承乾为平民,令元昌自尽,杀侯君集等。太宗而斥承乾,承乾说:"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诸臣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来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太宗对侍臣说:"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储群之位可求而得耳。"由于李泰夺嫡的阴谋亦揭露,太宗召集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宣布:"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太过不立泰,内心是惋惜的,但他终究是个明君,立泰是不得人心的,为国家计,只好割爱将泰徙居于外,他对近臣表露其心事说:"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心中念泰,卿等所知,但为社会稷之计,断割恩宠,责其居外者,亦两相全也。"于是,改封泰为顺阳王,徙居均州的郧乡县,后又封为濮王。年三十五,病死于郧乡。

  如果识人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就是像诸葛亮这样的才华横溢的人,也避免不了有误入识人的误区。

  《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记载:马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刘备入蜀,任绵成者令,越太守。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丞相很器重他。刘备临死对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不以为然,任马谡为参军。每与谡谈论,自昼至晚。

  又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北代伐,议者都主张以魏延、吴壹等老将为先锋,诸葛亮违众意而用马谡,令他统大军在前,与魏将张合战于街亭,为合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后据,恐退路被堵,只好退军回汉中。诸葛亮因马谡违其部署,虽与谡"情如父子",为严明军法,也挥泪斩之,并上疏自责和请贬,说:"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从总的方面说,诸葛亮所选的接班人如蒋琬、费伟、姜维等都是德才兼备之士,说明他是知人善任,而为何却独错用马谡?他跟刘备对马谡的看法何以又如此截然相反呢?这是因彼此务虚与务实不同之故。

  刘备大半生都在沙场奋战,几乎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东汉末年以来所有大的战役,他是身经百战,很有战争经验,马谡"喜论军计",刘备一听便知不符合战争实际,是纸上谈兵,这是取败之由;因知诸葛亮十分器重马谡,故在临死前特别叮嘱"不可大用"马谡。齐备知马谡是因他能务实。

  诸葛亮与马谡都不是行伍出身,而是典型的士人,他们都很才华,熟读兵书,又都自荆州,故不论在学识或感情上,彼此都很投机。刘备在世时,诸葛亮主要是运筹帷幄和负责后方工作,他基本上还没有实战经验。马谡在街亭之战前也如此。因此,诸葛亮与马谡谈兵,是以虚对虚,即纸上谈兵,马谡"言过其实",诸葛亮则难于发现。刘备死后,诸葛亮才掌握兵权,率兵出征。南征时,马谡建议"攻心为上",这是孙膑所倡,非他发明,而一切兵谋家都是以心战为上的,不过他这建议对于南征来说确是良策,诸葛亮也有此意,故赞许而采纳,结果使"南人不复反".诸葛亮也因此对马谡更加器重,虽有刘备"不可大用"马谡之嘱,他也不以为然。果然,马谡纸上谈兵是头头是道,但在实战时经验的副将王平苦谏不听,当魏将张合率兵围定,断其汲水道,蜀军不战自乱,终被张合所破。

  蔡京能得到宋徽宗的宠信,并非偶然。因上之所好,下顺意投之,划君佞臣必然胶结一起,共同谱写北宋灭亡的悲剧。

  宋徽宗善书画,是古代著名的书画家。也许是出于艺术家的爱好,他喜工艺品,奇花怪石,珍禽异兽。他在思想上崇信道教。如果不让他当皇帝,让他专心书画,将会有更大的成就。

  恰巧他哥哥哲宗死而无子,太后要他继位。他当皇帝后,于苏杭设"造作局",集数千工匠制造工艺品;又增设"应奉局",搜集江南的奇花怪石,他还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在全国建道院,强占民田赐与。仅以上三项,各给宦吏层层加码,趁机大肆掠夺,就给人民造成严重的灾祸。宋徽宗将其个人的爱好好变成人民的灾祸,蔡京景要的推动者和支持者。

  蔡京是熙宁三年进士。他这人毫无原则,入仕途是为升官发财。时分新旧两党,谁得势他便依附谁。王安石变法失败,司马光执政,废变役法,限期复差役法,任开封知府的蔡京按期完成;章当权,恢复王安石变役法,任他户部尚书,最坚决支持的是他。蔡京就是这样出尔反尔。后他被贬,住在杭州,适宦官童贯被来搜集"书画奇巧",他极力巴结童贯,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屏障、扇带交给童贯送给徽宗,又厚贿徽宗左右为他说话,引起微宗任他为右仆射。重用一佞臣执政,必有一帮佞臣结党,这就是被时称的"六贼"蔡京、王黼、朱面、童贯、罗师成、李彦。蔡京所推行的新法,实已变质。目的在于搜刮人民的财物,以填满徽宗的私壑,而"六贼"掠夺的多得多,仅蔡京霸占的田地至少有五十多万亩。

  宋徽宗亦知蔡京奸,但屡免起用,因为没有蔡京为他搜刮财物,他就不能尽情享乐,昏君佞臣,就是如此难分难解。

上一篇 : 30亿元高铁市场或将掀起安防行业淘金热             下一篇 : 手动灌肠机 手动灌肠机好用吗?手动灌肠机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