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6
浏览量:
识人要走出误区,必须坚持举之以众,取之以公。识人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到老百姓当中去识人选才,依靠广大的群众,才能选准人才,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好谁差心里清楚。事实也证明,识十人之才,则十人爱之;识百人之才,则百人爱之;识千人之才,则天下爱之。识人一人之眼不如十人之眼明亮,十人之眼不如百人之眼明亮,百人之眼不如千人之眼明亮,千人之眼不如万人之眼明亮。所以举之以众,依靠众人的眼睛来识人选取人,就会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当然,这众人之眼应是别具特色的慧眼,只有靠慧眼才能识才。
识人不仅要举这以众,而且要取之以公。奉公举贤,则不避仇。只要能出以公心。就能做到即使自己的仇人,只要他有才能,也同样举荐。只有识人出于公心,才能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为天下之大公举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识人,推荐外人,只要贤才,即使是仇人也不回避;推荐家人,只要是贤才,以公心推荐家人,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回避。
古代有人听传闻而推荐的,有见面而推荐的,有举荐仇人的,有举荐亲人的,有从文书档案中征集的,有记在屏风上的,有写了留在夹袋的。虽然识人推举的方式不一样,但关键在于对公事应当无私才对。
世有格言云:"一国之内若无忠臣,国家必定灭亡。"我国五千年历史孕育出的"帝王学"充分地阐明了这个道理。这门早已有之新近"命名"的"学科",在囊括了历朝各代兴衰的史实,并作了忠奸归因之后,直言其旨:一代英明帝王的造就,根植于三在原则,即要有不断启迪帝王的老师,要有敢于直言的近臣,要有优秀的谋僚人员。由此可见,忠臣对于明君的造就确实是举足轻重。
同样的道理,一个单位,一个领导者,若无忠于职守、赤诚无私的下属干部,其败必然,至少成就不了什么大事。
"帝王学"清楚地记载着:封建国家的昌盛发达,明君圣主的清下有为,全赖以忠臣的辅弼。而忠臣对于君主的辅弼主要通过"启迪"圣明,"直言"圣德,以期献谋献策,进而治国安邦。
现代领导实践证明:一个单位的振兴,一个领导者的成熟、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顾问、智囊、配角、秘书等下属干部的婉言帮助,直言相谏,以期趋利除弊,进而造福一方。
"启迪"和"婉言"属于诱发性的表达方式,一般不易使领导者"龙颜大怒",而直言相谏则需要一点无私的精神,有一点冒死勇气。而这精神,这勇气,恰好是忠臣的可贵之处。
举凡忠臣,莫不是敢于直言的。倘为忠臣而不敢直言,必为私利所困惑。长期下去,若不是唯诺依附,不顾社稷,一定是另有图谋,心怀不测。此时,"忠"字的含义在他身上已经荡然无存。历史将要给他重新"更名".在我国历史上,李斯、陆贾、魏征等人之所以忠君千古,受人称颂,都因为他们有敢于直言的精神;李斯、陆贾为巩固秦朝的封建统治和西汉国力的加强,不顾龙颜喜怒,直言"焚书"、"宽舒"建议:魏征为了李唐江山,冒死进谏。可见,历史有所选择的记住他们,人们一直把他们称为忠臣,是看中了他们敢于直言的高贵品质。
李斯、陆贾、魏征等人虽然因直言有功而得宠,但不能因此而掩盖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直言并非都能成功。从认识论上讲,由于人们性格、经历、素质和世界观的不同,人们的认识是不同步的,即使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也必然各有不同。因此,在直言时,作为直言者只要做到为尽"忠"而言即可,不必考虑成功与否。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同志在庐山会议上尽忠国民不惜丢乌纱帽,直言进谏,虽没成功,但他不失为人民的大忠臣。
识人举之以众,取之以公,这是识才的根本前提,以此才能识天下贤者。
刘向指出:"贤臣处'六正'之道",则"上安而下沼,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何谓圣臣?刘向说:"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这是说,圣臣的特征是:见微知著,防患未然,使君显荣。周公便是这样的圣君。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同母弟,辅佐武王灭纣,封采邑于周,故史称周公。灭纣后,如何处理殷商的王族及其人民,武王征求诸臣的意见,吕望主张全部杀掉;召公说:"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周公则主张以德服人,他主张:"让殷人留在原地安居乐业,争取殷人中有仁德的人。"武王采纳周公的意见,释放纣王囚禁的贤臣子箕子和殷贵族,开他账济饥饿的殷民。因之,殷人心服,这对巩固周朝的统治起了重大的作用。武王临死,因子成王年幼,要周公执政,周公初哭泣不接受,后考虑天下诸侯将趁武王新亡而背叛,将引起大乱,以对周朝不利,于是毅然负起了重任。后果如其所料,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为争权,勾结商纣王之了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周公率兵东征,经过三年战争,才平定叛乱,保耻了新兴的周朝,后又继续扩展,使周统治地区远到海边。周公执行"明德慎罚"政策,因而天下归心。他便还政于成王。他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后代子孙不许"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不许乱杀无幸,乱罚无罪。要自奉节俭,体会人民的隐情疾苦。周公为公为民和无私的品德,为后世赞誉。
何谓良臣?刘向说:"虚心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功成事立,归善于君,不敢独伐其劳,如此良臣也。"这是说,良臣的特征是:进群善言,勉以礼义,谕以良策,纠正其过,功成不居,归美于君。西汉萧何就是这样的良臣。萧何,沛人,当沛县吏。刘邦在沛起义,他是首谋。之后,竭尽全力协助刘邦图天下。这对刘邦指挥战争和后来治理国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刘邦与项羽争霸,他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安抚人民,发展经济,全力支援前线战争,做到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及是供应,使刘邦能屡败屡战。坚持到最后胜利。论功行赏,初,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每。"关内侯鄂君认为萧何应第一,他的理由是:"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乏失都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荣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今虽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全。奈何欲以一世之功而中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刘邦赞成,定萧何第一。萧何虽功居首位,但谦虚谨慎,处理好与刘邦的关系。及刘邦及为巩固刘姓天下消灭诸侯王,萧何恐被疑,便以低价强买民田宅,以示已贪财无大志,同时说服刘邦将上林苑中的许多空地分给农民耕种。萧何污已而美君心,确是良苦。萧何病危,以天下大局为重,曹参对他虽有怨,也推荐曹参为相,并认为曹参为相,"死不恨矣"!表现了一代名相宽宏大量的风度。
何谓忠臣?刘向说:"卑身贱体,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于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庶几有益,以安国家社稷宗庙,如此者,忠臣也。"这是说,忠臣的特征是:夙兴夜寐,忠于职守,进贤不懈,勉君行善,使国家安,政权巩固。三国蜀汉诸葛亮就是这样的忠臣。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者(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避乱荆州,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因感刘备三顾之诚,献三分天下的"隆中策".刘备行之,联孙破曹,取荆、益两州,鼎足称帝于西蜀。诸葛亮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出师北伐上疏(称前出师表)说:"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有二十一年矣。"这是指曹操南下取荆时刘备败走、诸葛亮令联孙破曹,及刘备兵败虎亭,在白帝城临死前托孤于诸葛亮的两件事。在这二十一年间,他是在极其困凶的处境中为刘备竭智尽力的。刘备死,他不负其所托,"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方定后,六出祁山,实践其所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生前,奉令镇守秦川的司马懿"畏蜀如虎",不敢西窥蜀国。由于他在时重视对贤才的选拔,他所推荐的接班人蒋琬、费伟等人竭智尽忠的辅佐下,庸主阿斗才能安坐皇帝宝座达四十一年之久。
何谓智臣?刘向说:"明察幽,见成败,早防而教之,行而复之,寒其间,绝其源,转祸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这是说,智触目惊心的特征是:预见成败,早防救之,转祸为福,使君无忧。三国东吴鲁肃就是这样的智臣。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家富有,年青时勤读书苦练武,两人成莫逆交。因周瑜介绍,得竭见孙权,权与谈,喜其人,留他合榻对饮,时权初继位,向他请教如何承兄之业?肃答道:"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何嫌?北方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此策因在榻上谈,史称"榻上策",足以诸葛亮"隆中策"比美。时袁强曹弱,彼此在争霸,而肃已料"曹操不可卒除".确有预见之明:劝孙权"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以图帝业,实是良策。及曹军南下,刘琮投降,东吴文臣惊曹势均力敌,皆主张投降,唯有鲁肃力排众议,主张抗战。他自请去会见败走而逃到当阳的刘备,说其联合抗曹。在诸葛亮、周瑜协力和支持下,孙吴结盟,终于破曹。鲁隙的"榻上策"和联刘抗曹之议,可以说是"预见成败,早防救之",使东吴转祸为福,鼎足于江东。
何谓贞臣?刘向说:"守文奉法,任官职事,辞禄让赐,不受赠遗,衣服端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这是说,贞臣的特征是:奉公守法,胜任官职,不受赠遗,饮食节俭。唐姚崇就是这样的贞臣。姚崇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市南陕县)人。先后在武则一、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他"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认为"凡所从政,必须正已","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他任宰相要职,却无住宅,家属住处远,上朝后须在附近寺院寄宿,玄宗要他搬入四方馆(属中书省),因藏公文,坚决谢绝。玄宗感动地说:"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这,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姚宗任相期间,清廉自持,竭智尽力,尽忠职守,对促进唐中兴开创开元盛世起了重要作用。姚宗两子"广通宾客,颇受馈馈,为时所饥",其所属中书省主簿赵诲"受胡人赂",他自惭未能事先制止致对国家不利,便推荐和将相位让给宋景,他举贤以代,时人赞曰:"唯贤知贤,宜后人之莫及也。"何谓直臣?刘向说:"国家昏乱,所为不谀,然则敢犯主之颜,而言主之过失,不辞其诛,身死国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这是说,直臣的特征是:君昏国乱,敢于进谏,不怕杀头,死而于悔。明海瑞就是这样的直臣。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琼山(今海南琼山市)人。嘉靖二十八年(1546年)中举,四十五年(1566年)任户部主事。这时,嘉靖已多年不上官横,民不聊生,加上常年灾害,盗贼猖狂。过去谁敢进谏,嘉靖不是廷杖就是杀头。自廷臣杨最、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纷上表贺。海瑞目睹邪气大盛,朝政日非,人民痛苦,国交不保,决心进谏。他料进谏将杀头,便买好棺材,与妻诀别,遣送童仆,于是上疏指斥嘉靖错误,致国乱民穷,劝其悔悟不再修道,上朝理政,治好天下。嘉靖大怒,将他关进监狱。嘉靖不久中毒死,海瑞得释,其声誉更隆,被任应天巡抚,他锐意改革,政绩显著。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死在任上。南京人罢市痛哭,送表的人长达数百里。海瑞忠君爱国为民,冒死上疏,其耿直时人敬佩,后人景仰。
上一篇 : 叶檀:纸币泡沫推升金价 下一篇 : 巴氏灭菌机 巴氏杀菌机如何杀菌?巴士灭菌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