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企业管理团队管理激励员工:不要花钱买来“离心力”

激励员工:不要花钱买来“离心力”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2-27

浏览量:    

核心提示:  企业在对员工采取激励手段时,最尴尬的结果就是:花了钱,反而换来了人心离散。  病历———这家企业为什么留不住人VK公司

  企业在对员工采取激励手段时,最尴尬的结果就是:花了钱,反而换来了人心离散。

  病历———这家企业为什么留不住人VK公司原是一家校办企业,主要生产一种为其他电器配套的机电部件,产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从1994年到1997年,公司的经营业绩一直不理想。1997年,企业实施了改制,变成了一家民营企业。此后,公司凭借技术实力和灵活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产品不仅为多家国内大型电器公司配套,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出口,一时成了所在区的纳税大户。

  但是,伴随市场成功而来的却是公司内部管理上的一系列麻烦。尽管员工的工作条件和报酬比起其他企业来都已经相当不错,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乃至熟练工人都在不断地流失;在岗的员工也大都缺乏工作热情。这给公司的发展乃至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从以下几个具体事例也许能窥见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红包事件”———公司改制时,保留了“员工编制”这一提法(尽管这个“编制”是公司自己定的,而非原来的国家事业单位编制),这就使公司有了三种不同“身份”的员工,即“工人”、“在编职工”和“特聘员工”。其中,“工人”是通过正规渠道雇佣的外来务工人员,“在编职工”是与公司正式签订过劳动合同的员工,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他们中一部分是改制前的职工,一部分是改制后聘用的,“特聘员工”则是向社会聘用的高级人才,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一次,公司在发放奖金时,“工人”和“在编职工”的奖金是正式造表公开发放的,而“特聘员工”是以红包形式“背靠背”发放的,并且“特聘员工”所得是“在编职工”的2-3倍。但这件事的实际效果却是大大挫伤了员工,特别是“特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他们中一部分人感到公司没有把他们当作“自己人”,而更多的人则误认为“在编职工”肯定也得到了红包,作为公司的“自己人”,所得数额一定比“特聘员工”更多,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得到公司的认可。公司多花的钱不但没有换来员工的凝聚力,反而“买”来了“离心力”。

  “人尽其用法则”———公司高层领导的“爱才”是出了名的,公司在“招才”上舍得花钱,但在如何“用才”上,却不尽如人意。公司的职能机构设置很简单,厂长室下设了生产科、技术科和综合科。生产科长兼任主要生产车间主任,还兼管供应;财务、统计、文秘等均压缩在综合科;市场则由副总经理直管。因此,职能科室成员往往是“一位多职”,如会计师同时还可能是文秘,又要作接待等等。这本来体现了用人机制的灵活和高效。但是,这种“一位多职”又不稳定。一项任务交给谁完成,十分随意。又由于职责与分工不明确,最终也就无从考核。于是多数科员为减轻自己的工作强度,纷纷降低了工作效率,以免显得过于“空闲”而被额外“加码”。

  “评比出矛盾”———公司定期对员工进行考评,整个考评工作由各部门分别作出,但公司规定不论工作如何,必须分出A、B、C三等,并将考评结果与待遇挂钩。这使得员工之间产生不少矛盾。

  VK公司出现的问题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具有典型性。由于其直接后果是组织效率下降和人员的流失,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企业对员工的不信任和对人员培养的忽视,从而制约了企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当前,民营企业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众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依靠其灵活机制不断取得效益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员工激励问题就是一个常常让企业领导层感到棘手的问题,但是它又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时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透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与VK公司相似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以“经济人观”看待全体员工。在这种观点支持下,企业往往简单地以经济利益作为驱动员工的唯一手段,而忽略了员工的归属需要和成就追求,不重视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更不会利用客观存在的非正式组织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效率。

  问题二,“灵活性”与“随意性”画等号。企业领导缺少一种稳定的、有连续性的行为规则,类似问题的处理往往因时、因人而不同。这一方面使员工感到企业在对待不同人员时缺乏公正,另一方面又有“鞭打快牛”的不良效果。组织效率的下降是必然的。

  问题三,人力资源管理无序。企业一般没有对各项工作进行认真分析,设岗缺乏科学性,对人员的招收和使用不作预测和规划。

  问题四,缺乏沟通,反馈不及时。企业将它与员工的关系视为契约关系,重视工作,但不重视人际关系,企业缺乏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相互沟通的机制;由于员工得不到对自己行为评价意见的及时反馈,工作的激情衰减很快;加之考评中采用“强制分档,末位受损”的危险规则,员工不仅得不到“激励”,反而衍生出许多新的矛盾。员工对工作不满意是在情理之中的。

  尽管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必然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处方———“优秀的机制比所有制更重要”

  用德鲁克的话说,“优秀的机制比所有制更重要”。要使民营企业机制的灵活性充分发挥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能与责任。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避免工作指派上的随意性,而且能克服招人用人的盲目性,也为员工业绩考核提供了客观公正的依据,有利于充分发挥组织效率。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失效,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事实上,制度化和灵活性是相辅相成的,关键在于将灵活的机制纳入制度之中。同时,制度必须有利于组织的协调,坚决摒弃“末位淘汰制”之类严重挫伤员工积极性的制度。

  第二,关心员工发展和成长,引入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导向机制。在了解员工个人愿望的前提下,企业帮助员工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努力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这样既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努力程度,又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对于一部分高级人才,可以用“期权制”等方式来处理他们与企业的关系,这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壮大。

  第三,充分认识和利用非正式组织,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中小型企业,它的一切资源都很有限,因此,领导层在关心工作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际关系。这样可以利用客观存在的非正式组织,达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统一的目的。

  第四,建立沟通与反馈机制。从个体的角度来考察,员工有一种及时了解上级对自己工作评价的需求,当这种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员工时,他们一方面会迷失行动方向,即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方法究竟是否正确,从而彷徨不前;另一方面,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工作不被组织重视,从而失去工作动力。由此可见,建立一种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相结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十分重要。机制上的灵活性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但同时,规范化不足又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最大欠缺。规范有序,可以减少组织“能量”的浪费,灵活、人性化可以增强组织的内在动力。规范与灵活的结合,应当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工作的追求目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管理频道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烤地瓜机 烤地瓜机烤地瓜的原理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