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1月4日,已有两月没有更新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网站,一口气贴出了6条价格改革通知,包括港口竞争性服务收费、烟叶收购价格等领域的24项商品和服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发布的六条通知里,有3条涉及交通领域。有涉及铁路运输的,也有涉及民航运输的。
其中,根据中国民航局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2014年12月15日起,放开相邻省份之间与地面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竞争的部分短途航线旅客运输票价,新增101条新航线由现行政府指导价改为实行市场调节价。
此外,对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其他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票价,由此前政府审批航线基准票价放权给航空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交通领域此次放开的都是竞争已经比较充分,且放开后价格不会有大幅变化的领域。不过,也有一些航线的票价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补涨。
部分客运专线价格获放开
据国家发改委介绍,自2014年11月下旬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8个文件,放开了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并下放了1项定价权限。
铁路运输方面,有4项具备竞争条件的铁路运输价格获得放开,包括铁路散货快运、铁路包裹运输价格,以及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的货物运价和客运专线旅客票价。
放开价格后,铁路运输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社会承受能力等,自主确定具体运输价格。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表示,铁路的货运周转率仅为22%,绝大多数交通需求都可以被公路满足,不会存在价格放开后热门线路价格大幅上涨的问题。
101条航线价格完全放开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铁网络骨架的完善,很多中短程民航航线客流被高铁分流,相比于高铁,民航出现了价格高、准点率低等短板。
事实上,早在2014年10月,两部门曾发布《通知》,当时已宣布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航线的机票价格下限,并向市场放开31条与高铁等存在竞争的航线定价权,此次《通知》系在原来基础上新增101条航线实行市场调节价。
业内人士分析,近两次价格改革意味着国家鼓励民航出行大众化,并积极参与交通市场竞争,以往廉价航空推出的“8元”、“9元”机票将变得合法合理,而不存在恶性竞争嫌疑。“101条航线实行自主市场调节对低成本航空公司来说是一大利好。”民航专家韩涛表示。
记者注意到,此次放开旅客票价的101条航线,均为相邻省份之间航线。以桂林到深圳为例,目前直飞全价机票为730元,加上机场建设费和燃油附加费就要790元,飞行时间为一小时零五分钟。高铁开通后,桂林到深圳高铁二等座票价为212元,也仅需要三个多小时。航空客运受到高铁的竞争,机票价格也多大幅打折到200元左右。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运输通信处处长程行云介绍,放开的101条跨省的短途航空线路,基本上都是600公里以下的,与公路客运和铁路客运已经形成相当充分的竞争,放开价格有利于航企参与竞争。
部分航线票价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新政策中看到,对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其他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票价,由政府审批航线基准票价改为由航空公司按《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基准票价定价规则》规定自行制定、调整基准票价。航空公司继续可以基准票价为基础,在上浮不超过25%、下浮不限的浮动范围内自主确定票价水平。并且公布了国内航线旅客运输基准票价定价公式。
“这意味着航空公司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以及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自主决定是否降低国内航线旅客运输基准票价以及降价时间、范围、幅度。按此次票价调整规则,大部分航线的最高销售票价将有8%~12%之间的上调。”民航专家杨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根据2014年的国内普通航线公式,计算了从900~3000公里的不同距离国内普通航线的基准票价,并与2004年做了对比发现,2014年新发布的国内普通航线不同航程调价幅度不同,航程越长,涨幅越低,“900公里的航程调价幅度可以达到18%,而1500公里的航线仅有8%。超过2000公里航线,基本上是零增长。”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航线旅客绝大部分旅行是在1200~1500公里区间,因此,国内旅客会面对机票价格的小幅上调。
记者获悉,目前航空公司在部分航线上已经开始调整基准价格,比如广州飞北京的基准价格全价票已经由此前的1700元左右上涨了近百元。记者从成都一家大型票代了解到,包括国航、川航、海航等航空公司在上个月左右就调整了部分航线的基准票价,如成都飞贵阳的航线,由630元调整到690元;成都飞北京的基准票价由此前的1440元上调到1580元。
不过,也有航空公司人士认为,新的价格政策影响不大,现在航空市场的竞争几乎白热化,因此经济舱“白菜价”超大力度折扣机票经常可见,早已突破原有价格下限要求,因此是否购票成本就一定上涨也很难说。
上一篇 : 煤矿区防爆监控设备的设计安装与施工 下一篇 : 榨汁机 榨汁机用前消毒果汁易成细菌温床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