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7
浏览量:
服务业将是新的增长点
在去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认为应科学地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要求,面对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点,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完善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政策,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巩固出口市场份额。要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进一步开放制造业,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提高引进外资质量。要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先进技术合作,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投资、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因为,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可以说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处在一个历史关键点上。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转型改革,转型改革突出表现在由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因此服务业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人口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的转型升级,都高度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在国民经济的各类产业中,服务业比重在2013年首度超过工业所占比重:当年服务业占比达46.1%,比第二产业比重高出2.2个百分点,这一趋势在今年亦得到延续并且强化。多样化消费、创新型经济,这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和新增长点。原来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排序第一,投资排序第二,内需排序第三。但如果是需求导向的话,需求将会排在第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事实上是在强调消费导向。而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就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强力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部署。
自贸区试验探索新路径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是全球排名第三的服务贸易大国,但是服务贸易总量仅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6%,而美国的服务贸易比重高达12%以上。如果到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的比重不能达到20%,将很难抓住新一轮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的新机遇。所以,在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到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的比重达到20%是有条件的、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我国已经加快了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自贸区的发展进程。
以上海自贸区为例,至今为止,尽管上海自贸区服务贸易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来看,其开放程度还不够,服务贸易的开放仍有较大空间。不仅金融服务要开放,而且服务贸易开放的程度也应当很高。为此,服务贸易开放要全面破题,如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是突出特点,而目标应当是服务贸易的全面开放。因此,总结上海自贸区的经验要服务于我国服务贸易开放的大趋势,使之在服务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来,围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等,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为加快改革进程,中央已经实施新的政策:一是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在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再推出一批扩大开放举措,并将部分开放措施辐射到浦东新区。二是除涉及法律修订等事项外,在全国推广包括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业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28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广6项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措施。三是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扩编后的四大自贸试验区布局合理、定位清晰,将为中国自贸试验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新经验,为对外开放探索新路径、新模式。
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一年多运行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也对外释放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明确信号,对内在全国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氛围,成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风向标”。新建的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各自的特点也体现了我国整体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除上海完成的先行先试任务以外,新设的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将承担起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任务。这对于推动服务业双向互惠开放,加快实现内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支持服务业企业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提供了样板和经验。
服务业主导产业结构升级
近些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在以年均两位数增长。有资料显示,2001—2013年,扣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这表明,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为促使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我国目前已积极推进了与此相适应的结构性政策和结构性的改革。去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利好政策。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如果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0%左右,服务业总规模有望扩大到48万亿-53万亿元。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是有条件、有可能的。如果到2020年的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可以带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为7%的经济增长奠定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新增就业近百万。也就是说,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是扩大就业并提高就业水平的重要条件。随着现代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估计到2020年中产阶层的比重,有可能达到35%-40%左右,即有约2亿人进入中产阶层,形成6亿人左右的中产阶层规模。中产阶级的扩大,也预示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同时也展现出服务业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大市场。也就是说,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2020年服务业规模有望实现倍增。因为,服务业主导的趋势开始显现,现阶段经济增长呈现“新低”与“新高”两个特点。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去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缓至7.3%,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升级的态势初步形成。去年前3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7%,创历史新高。估计今年有可能达到48%左右,比“十二五”国家规划提出的47%高1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看出,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目标。对此专家分析认为,到2020年,以走向服务业大国为重点的经济结构升级的态势基本形成;以走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改革为重点,才能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应当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到2020年,如果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0%左右,服务业总规模有望扩大到48万亿—53万亿元。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是有条件、有可能的,关键在于把握大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只要坚持有序放开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推动服务业双向互惠开放,加快实现内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积极支持服务业企业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进一步强化服务教育、科研、文化建设和大众生活的社会功能,我国就会在扩大开放中走向服务业大国。
上一篇 : 养猪户:从未见过这个涨法 下一篇 : 麻花机 的花机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