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农村创业致富创业项目孙伟杰的黄瓜致富经

孙伟杰的黄瓜致富经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核心提示:刘晓燕和雇工们在打瓜秧农技员王世家(右一)正在讲解种植技术 如今,种植蔬菜大棚的农民越来越多,但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
刘晓燕和雇工们在打瓜秧 


农技员王世家(右一)正在讲解种植技术

   如今,种植蔬菜大棚的农民越来越多,但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知难而退”了。如何突破技术、资金的壁垒,让蔬菜大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带动老百姓致富呢?日前,记者来到烟台莱阳市穴坊镇富南庄村,采访了村里的蔬菜大棚种植能手孙伟杰,了解他是如何念活这本“黄瓜经”。


眼下虽然是春寒料峭,但是来来往往的菜农和收购的小贩,让这个恬静的小村子每天都是热闹非凡。在村前的一片白茫茫的大棚中,有五个“年轻”的大棚宛如坐落在乡村的“别墅群”,比其他大棚高出了一大截,个头也大了许多,这些便是孙伟的大棚。

来到其中一个,推开门,一股混着黄瓜味儿的热浪扑面而来,孙伟杰的妻子刘晓燕正带着两名工人正在给黄瓜打秧。而孙伟杰则和于广军则在一边学习镇果蔬站王世家的技术指导,当记者问起他为何不给黄瓜打秧时,一旁干活的工人笑着说道:“人家现在是‘老板’了,不用下地干活了。”说罢,大家都笑了起来,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与鼓足了劲儿开放的黄瓜花相应成趣,记者拿起相机想留住这美丽的一刻,没想到相机却因为室内外温差“长”了一层薄雾,便先与孙伟杰攀谈起来。

“以前的老式大棚,两天才能收获100多斤黄瓜,现在的这几个新式大棚,一天就能摘200多斤。”孙伟杰一脸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天黄瓜行情很好,春节期间能卖到10元一斤,一根黄瓜就能卖到2元钱。”看来,对于这几个新建的蔬菜大棚,孙伟杰很是得意。而谈到要建这几个大棚的初衷,孙伟杰的表情变得有些复杂。

孙伟杰从2000年开始种植黄瓜大棚,到现在已经有12个年头了,是黄瓜种植的“老把式”。“以前的老式大棚,采光少,保暖效果不佳,黄瓜产量也低。”孙伟杰跟记者聊起了他的“黄瓜史”,为了提高黄瓜的品质和产量,他用过秸秆发酵、让蔬菜喝“中草药”等办法,“有一定的效果,一年下来也有三四万元的收入,但除去我们两个人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材料投入成本,基本上是在白忙活。”孙伟杰给自己算了这样一笔帐,头脑灵活的他显然不满足于“白忙活”。

为了寻找新的“出路”,孙伟杰找到了同村种植果园的于广军,商量建设新式黄瓜大棚来提高经济收入,两人一拍即合。去年6月份,孙伟杰和于广军到寿光“取经”,在掌握了这种无立柱、全钢架结构的新式大棚建设技巧后,便回来贷款准备大干一番。

“正好村里鼓励支持发展蔬菜大棚,有优惠政策,还配齐了水电设施。”孙伟杰形象地把这比作助推他们成功的“东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孙伟杰和于广军投资80余万元的5个无立柱新式大棚建成了,来不急休息,他们马不停蹄地开始育苗、栽种。“这个新式大棚墙填充了土,顶部采光量大,升温快,保温效果好。”对于这些优点,孙伟杰在实际种植中很快得到了验证。“现在棚内白天温度30多度,晚上也在13度左右,产量比过去成倍增长。”

思路一宽天地广,孙传杰饶有滋味地当起了老板。“现在两个人根本忙活不过来,我算了算经济帐,雇工人干也很合适,还能让村里闲着的妇女打点零工赚点钱。”如今,孙伟杰的大棚一个年收入10万元左右,富裕起来之后,他没有忘记村里的老百姓,在他的大棚里有6个打工的,她们都是村里农闲的妇女,每天收入在50元左右。“过去是一个老婆干活,现在是六个‘老婆’干活。”孙伟杰打趣地说道,这时,大棚里再次响起了爽朗的笑声。

“现在黄瓜不愁销路,俺们就一心钻研技术,提高黄瓜品质,这不镇上的王站长都把俺们的大棚当成家了。”孙伟杰看着王世家肯定地说,下一步他们要申请无公害产品标识,提高黄瓜的“身价”。自信的孙伟杰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今年我和于广军还准备再上五个大棚,带动村里更多的老百姓致富。”

上一篇 : 30亿元高铁市场或将掀起安防行业淘金热             下一篇 : 手动灌肠机 手动灌肠机好用吗?手动灌肠机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