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别人都是从山沟沟往外跑,他是抱着金娃娃回来当猪倌,不晓得图个啥子!”近日,记者前往万源市大竹镇东沟湾村采访,提起村里的 “百万富翁”刘仕斌,年过七旬的村民刘清菊不解地说。
见到刘仕斌时,他正在立体化养殖场里和技术员一道忙得满头大汗,“以前的养殖场年出栏不过四五百头,规模小了,改扩建后,年出栏将达到1000头以上。”刘仕斌一边擦汗水,一边乐呵呵地介绍说。
刘仕斌当过兵,做过公务员,在信用社打过工,甚至还到陕西挖过金矿,将近10年的打拼,刘仕斌积累了数百万元的资本,在当地算得上是一位成功人士。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9年底,刘仕斌卷着铺盖又回到了老家大竹镇马家湾村,购买了一台价值80多万元的挖掘机,修了条长达10多公里的“感恩路”,然后开始收购玉米。
原来,刘仕斌发现当地盛产玉米,由于销路不好,当地村民除了少量食用外,大部份都用来喂猪,始终走不出“自产自销”的死胡同。他认定,要让村民富裕起来,关键就是要把“产品”变“商品”。
可是,当地市场又很疲软,如何实现深山玉米“华丽转身”?通过反复考察,刘仕斌决定开办一家煮酒作坊,专门以当地玉米为原料生产“白杨湖苞谷酒”。“以前的玉米卖不起价钱,现在可成了香饽饽了!”村民曾武廷高兴地说,煮酒坊不但解决了本乡镇农民玉米难卖的问题,而且邻近的重庆城口县也有不少人把玉米卖到这里来。
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形成一条链。煮酒厂生意红火了,酒糟也就多了,刘仕斌又建起了村里第一个生猪规模养殖场。一年后刘仕斌发现,仅凭自己的资金技术,很难做大做强,不能带动更多人致富。于是2011年上半年,刘仕斌发动组织成立了 “万源市宵月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当地30多家村民入会,并专门聘来了从河南财经大学毕业的刘庆兴担任企业策划和技术指导。
“刘总给我们提供仔猪,请人给我们传授养殖技术,发放饲料,我们分户饲养,出栏后他还包回收!”合作社成员张坤田感激地说,他家这两年年出栏生猪20头以上,年收入近3万元。
不仅如此,村里在刘仕斌的酒厂和养殖场上班的村民就有45人左右,每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