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夕阳映照着茂盛养殖基地,一群雪白的鸭子在水池中尽情嬉戏,它们时而曲颈梳毛,时而振翅拍水,逗乐了前来喂食的主人。他说:“这些蛋鸭专吃玉米,产下的蛋可好卖了,明天下的蛋今天就被预订了。”
主人叫李孙茂,今年48岁,是宁德市周宁县李墩村一位地道的庄稼汉子。
从起初的试养100只小鸡起步,到如今建起占地21亩的养殖基地,存栏肉鸡、鸭4万多只,蛋鸭7000多只,占有周宁鸡、鸭销售市场份额的 20%,李孙茂成了当地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养殖能手、带动乡亲致富的“领头羊”。他的养殖基地也成为市“菜篮子”生产基地、省直控蛋禽基地场,2010年产 值达2000多万元,纯利润20多万元。
6月22日,笔者慕名来到李墩村,探访李孙茂留守家乡辛勤创业的故事。
和周宁县众多农村青年一样,李孙茂中学毕业后,也走出大山到外地务工,曾在三明市的一家车木厂做车木工。1988年,李孙茂回到家乡敏锐地发现,周宁禽蛋市场常常供不应求,绝大部分依靠外调。
“如果创办一个养殖基地,改变以往农家散养模式,市场潜力大着呢!”李孙茂产生了留在家乡发展养殖业的念头。说来也巧,这时正逢县里也正在开展扶贫活动,扶持农民发展禽畜养殖,李孙茂当机立断,决定留守家乡创业。
当年,李孙茂分到100只扶贫项目鸡苗,在自家房子傍圈出一小块空地试养并取得成功,净赚了300元。
试养成功,更加坚定了李孙茂的留守家乡发展养殖业的信念。李孙茂用挣来的钱作为滚动资金,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就这样,李孙茂的养殖基地滚雪球中慢慢扩大,养殖基地也搬到村郊一个理想的地块上。规模养殖的梦想一步步向李孙茂走近。
然而,成功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李孙茂自个说的“一波三折呀”,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技术和经验成了他致富路上的两大拌脚石。
1991年,李孙茂的养殖基地存栏1900多只鸡鸭,有1000多只染病。镇兽医站工作人员诊断为“霍乱”,但医治却不见成效,死亡已超过六成。李孙茂手足无措,他向福建省农科院拨去求助电话,在农科院专家的建议下,他带着染病的鸡鸭到福州水产疾控诊疗中心检查。
“天哪,原来鸡鸭感染的是‘法氏囊’,这种病的死亡高达90%,”致命的打击让李孙茂的致富梦想濒临破灭,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规模养殖与 家庭散养完全不同,仅凭传统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科技养殖之路。”李孙茂专程到福建省农科院培训了一个月,系统学习畜禽养殖、防疫等知识,还买了一大 堆书籍回来学习。
慢慢地,李孙茂摸索其中的“门道”。养殖规模扩到每批次4000只,每个月购买两批鸡苗养殖。
1994年,畜禽市场的剧烈波动,再次把李孙茂逼到绝境。那年,由于许多人纷纷拥入鸡、鸭养殖业,导致鸡的市场价出现大幅下跌。李孙茂的养殖基 地前3个月勉强保本,但从4到9月,仅几个月时间就亏损了4万多元。许多养殖户纷纷改行,和李孙茂联手向孵化厂预计鸡、鸭苗的同行准备毁约。
“只有坚持下去才有翻身的机会。”李孙茂咬紧牙关,说服表哥一起买下这批8000只鸡、鸭苗。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底,市场价格开始反弹,李孙茂净赚了18万元。
一波三折之后,李孙茂不但掌握了科学养殖、疫病防治等知识,也摸清了市场规律,学会了按市场需求调节存栏量,养殖基地的规模日渐壮大。1998 年7月,李孙茂的养殖基地被列入市“菜篮子”生产建设重点骨干基地;1999年10月,列入省直控蛋禽基地场;2006年,在李墩镇政府的帮助下,李孙茂 注册了茂盛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全镇庭院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壮大。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烤地瓜机 烤地瓜机烤地瓜的原理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