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牛远飞 报道 图为焦广福驾驶喷药机在农田里作业。原标题:土地流转转出致富路为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
□牛远飞 报道 图为焦广福驾驶喷药机在农田里作业。
原标题:土地流转“转”出致富路
为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解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缓慢的问题,平阴县紧紧抓住农村土地流转这个“牛鼻子”,促进农民增收。7月13日,记者来到平阴县孝直镇,倾听几个农业“大户”的致富梦。
□ 本报记者 牛远飞
本报通讯员 宋来民 李爱英
“粮王”还要扩规模
见到种粮“大户”焦广福时,他正驾驶着一辆喷药机在地里忙活,这台机器向两边伸出的喷药管有十几米长,像是一架要腾空的飞机。
焦广福告诉记者,自己从事了十多年的农机服务,家里有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深耕机等大型农机具8台套。今年5月,大兴村72户村民搬进了几里外的孝直镇驻地,过上了社区生活,但是不少村民担心种地不方便。他意识到这是个机遇,便注册了家庭农场,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将他们的土地全部流转过来,大规模种植粮食。“种植小麦、玉米,每亩地每年收入2300元左右,除去地租每亩1000元,种子、农药、化肥600元,人工、机械400元,这样每亩能有300元左右的收入。如果用自己的机械,每亩地还能再多收入100多元,”焦广福盘算着,“一年能收入五六十万吧。”
6月份,他又投资20多万元购进了大型喷药机和烘干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这1200亩地一共才用了5个人,全部机械化操作,使用大型喷药机3天就能喷完一遍药。”焦广福说。按照他的规划,等第二批入住社区的村民搬进社区后,还要再扩大规模,年内计划达到1600亩。
“同村的老吴住进了镇驻地社区后,把土地全给了我,并且在我这里打工,每年多收入15000元。”焦广福说。
庄稼地里建起示范园
在商庄村刘汝新的蔬菜基地里,冬瓜、芹菜、茄子等蔬菜样样齐全。“今年行情不错,早春土豆每公斤卖到了4元钱,这价钱近几年可不多见。”刘汝新高兴地说。
2010年,刘汝新流转了75亩土地,一次性建设了60多个蔬菜大拱棚。他采用了早春土豆、越夏芹菜、秋延迟芹菜等菜—菜间作模式,每亩收入达到了2万元以上。创业成功,刘汝新又逐步扩大了面积,目前,他的农场拥有土地150多亩。
刘汝新向记者拿出一张照片,上面记录着他在地里刨土豆的情景。他告诉记者:“去年俺种植的三膜覆盖早春马铃薯,最高亩产达到9475斤,创造了济南市早春马铃薯种植亩产最高的记录。”
在刘汝新带动下,商庄村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设春暖式大棚400多个,成为全市设施蔬菜高效栽培示范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全镇发展规模种植大户100多个,建设蔬菜、玫瑰等示范基地20多处,带动发展设施栽培蔬菜1万多亩,玫瑰1000多亩,林果5000多亩。
犄角旮旯成了“香饽饽”
泊头村村里的房前屋后,到处是翠绿的蔬菜,村党支部书记王圣山介绍:“这是去年我们将村内土地整理后,进行流转发展起来的,这些地面积小,原来村民不愿种,但荒废了很可惜。”
为了让这些小地块利用起来,该村成立了土地流转协会,引导土地成片流转,村里没人要的边角地也成了“香饽饽”。 王书记介绍说,泊头村是多年的蔬菜生产专业村,以种植大田甘蓝、菜花、辣椒等为主。去年以来,该村投资20多万元对村内的荒片进行了整理,新增耕地220亩,“按照泊头村现有种植模式,每亩年收入5000元左右,全村村民年增收100多万元。”
上一篇 : 电子商务迎黄金发展期寻“中国亚马逊”(附
下一篇 : 片冰机制 片冰机制的工作原理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