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2
浏览量:
在单县,位于黄河故道西段上的高韦庄镇胡场村名不见经传,而胡场木耳更是许多人闻所未闻。近日,记者探访胡场,听到了村民靠种植木耳发财致富的笑语欢声。
年逾半百的胡付学是种植木耳的能手,也是销售木耳的中介人。胡付学带领记者钻进胡秀珍家的木耳棚里,空间温湿,狭道泥泞,1米多高的菌种袋像一堵堵 墙,墙的两侧缀满了如黑仔猪耳朵大小的灰色木耳,毛茸茸、软乎乎、凉丝丝的。胡秀珍正在摘木耳,躬身昂首间,就收了满满一桶。胡付学说:“这座棚不算大, 效益也算一般,大棚好棚还在村北呢!”
去村北的路上,但见路旁田边晾晒的木耳成方连片,翻晒木耳的长者笑逐颜开,以为记者是收购商,便热情地打招呼。被胡付学称为“大学生”的胡付昂介绍了全村种植木耳的情况。
胡场是个二三百人的小村,与河南商丘仅隔黄河故道,位置偏僻,气候湿润,颇适宜种植木耳。村民种植木耳已有5年,现有大棚50多座,家家户户种木耳。
胡付昂是村里最早种植木耳的人。这个貌不出众的小伙子有文化、爱专研,所摸索的一套木耳种植技术一直被大伙津津乐道。胡付昂建了两座大棚,面积3.5 亩,放置菌种10万袋,年产干木耳10吨,产值30万元。胡付学算了一笔账:把大棚、棉籽壳、豆豆粕、水电等一切费用加在菌种袋上,一袋成本是1元钱,从 3月到9月的生产期,一袋可产干木耳2两半,照现收购价每公斤26元,一袋可纯收入1.5元,一座棚一个产出期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其实这笔账没有多大的算头,板上钉钉。”胡付昂接着说,“木耳种植投入当年就可全部收回;劳动强度不高,一个妇女就可管理一座棚。棚内温度保持10-28度,地面湿漉漉的就行,自然风干,存储既简单又可长久,没有多大风险。每公斤收购价不低于10元,就有收益。”
胡付昂、胡付学想成立胡场木耳生产合作社,注册自己的商标,散装精装后,直接进入超市,全村木耳可增值20%以上。随同采访的高韦庄镇镇长朱文莉一口答应:“这是好事。大家放心,咱镇政府协助办理。”
胡付昂高兴地说:“木耳生长期和风干期不需要任何农药和添加剂,是纯天然食品。包装的文字俺都想好了,就叫"胡场绿色木耳,黄河故道特产"。”
上一篇 : 谷歌负责人谈移动商务:本地和移动相结合 下一篇 : 摇滚烧鸡炉 五排摇滚烤鸡炉和六排摇滚烤鸡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