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农村创业致富创业案例黔江水田乡 “大球盖”菇香

黔江水田乡 “大球盖”菇香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8

浏览量:    

核心提示:白国显(左一)与“姐妹”们采菇  “前段时间,受了干旱,我们还挑起水来泼,不然菌的长势还要好些。”3月19日,黔江区水田乡

黔江水田乡 “大球盖”菇香

白国显(左一)与“姐妹”们采菇

  “前段时间,受了干旱,我们还挑起水来泼,不然菌的长势还要好些。”3月19日,黔江区水田乡龙桥村一组(小地名高家庄)的一块蚕桑基地,新修剪的桑园刚吐出嫩芽。不过,这个当地的养蚕女状元白国显,此时却在向前来买大球盖菇的客人程兴介绍她的大球盖菇。

  一个状元,种了蚕桑又种菇

  白国显是当地有名的蚕桑状元。去年,她的蚕桑基地面积已有200余亩,实现蚕茧收入17余万元。谈到栽桑养蚕,白国显说,从2008年开始,外出打工的村民不断增多,大部分田土荒芜,政府大力发展栽桑养蚕,白国显流转村民的撂荒地发展蚕桑80亩,当年就收入了5万余元。

  “从2008年至今,白国显已连续5年被区上表彰为‘蚕桑状元户’,是区妇联从更多的女强人中推选出的‘土家姐妹’互助组组长,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该乡分管蚕桑产业的负责人张怀中说。

  随着蚕桑面积增大,每年桑园修剪的桑枝,日积月累的堆积已成了白国显的一块心病。

  2011年10月,白国显随区林业局的同志到外地考察桑菌模式。回来后,她根据考察现场学到的知识便试种1亩,成功率达70%以上。当年,她把送人的和平常一家人吃的除外,还卖了4000多元。

  2012年10月,白国显放开手脚,把规模扩大到15亩。 随着规模的扩大,在栽种期间,区妇联、区科委、区科协、区林业局组织有关专家为其把脉。

  一群姐妹,顾了家庭又增收

  “从3月7日开始,每天平均采摘200公斤,一轮全部采完大概有4000公斤,目前批发价为16元1公斤,全部采完,预计今年可收入20万元。”白国显说,“初上市时,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啥菌种,买的人不多。只是买来吃过的人,才会来买第二次、三次。现在,很多做蔬菜生意的,开着车上门订购,基本上不需要自己往市场上送。”

  这种菇要分4次才能采摘完,每采摘一轮需要半个月时间,满20天后,又可陆续采摘。这需要很多劳动力,于是,白国显和栽桑养蚕时一样,将更多岗位提供给姐妹们。在基地务工的罗冬梅说:“我们十几个姐妹在这里务工,不但照顾了家庭,每年还能增收两万多元,真是太好了。”

  如今,为了储存鲜菌,白国显花10余万元修建了一个冻库和购买了一台烘干机。目前,白国显栽培的大球盖菇,不仅在黔江超市有销售,干菌还通过网上销售到重庆主城、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一条路子,富了乡亲添后劲

  每年秋蚕养完,大概要耍2个多月才进行桑园冬管。在这个季节上,土地也要闲置近5个月。

  白国显思考着既要让姐妹们常年有活干,又要不让桑园冬季抛荒。她先后在桑树下的空隙种植过白菜、辣椒、生姜、大蒜、白菜、萝卜等,但收效不大。

  “每年卖菜的收入还不够种子钱、肥料钱和请人的工资。”白国显说,其主要原因是季节上出现反差,有些蔬菜必须在3月下种,在蔬菜生长起来时,蚕桑也开始发叶了,蔬菜没有桑叶长得快。等到秋蚕养过路,种菜又显迟了。

  “只有栽培大球盖菇才是最佳选择,栽培后的废料还是优质的有机肥 ,可用于改良土壤,桑树不用施肥。等菌采摘完,就开始喂蚕了。”白国显说。

  白国显桑菌模式的探索成功,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张怀中认为,这路子,不但富了乡亲,而且为全乡的蚕桑产业发展增添了后劲。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有效发挥了土地的双重利用价值。

上一篇 : 危机管理要避免哪些误区?             下一篇 : 冰淇淋 炎炎夏日勿贪吃冰淇淋 当心变成冻冻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