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1
浏览量:
要致富,没有产业支撑是不行的,而在贫困的水淹区,往往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滞后的,老百姓很难找到致富的门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广安区浓溪镇畜牧站站长、红色养鸭合作社社长杨清华就是一位为水淹区群众找到致富门道的养殖能手。记者走近他,一探究竟。
“养鸭一定要注意防疫,因为鸭子很小气。只要把防疫搞好了,成活率达到95%以上。”3月14日,记者见到广安区浓溪镇畜牧站站长、红色养鸭合作社社长杨清华时,他正在对养鸭户进行技术培训。
“杨社长不但给我们提供鸭苗,还提供保姆式技术、销售服务,真是我们致富引路人,如果没有他,我们不会这么快走上致富路,年收入超万元。”合作社社员、养鸭户杨安祝说,合作社在杨清华的带领下,年出栏肉鸭四十万只以上,产值达一千万元以上。
现年34岁的杨清华2001年从部队转业后回到贫困的家乡广安区浓溪镇,被分配到畜牧站上班。浓溪镇因有一座全民水库是广安市典型的水淹区,群众生产生活极为艰难,收入微薄。有着干事激情的杨清华面对家乡落后的面貌,在困扰和彷徨中苦苦思索出路。
“因为我出生就在这个水淹区,从小在这儿长大,深知水淹区这里面的艰辛,主要的收入要靠养殖。我当时就感觉到我家乡这个水淹区,养殖条件很差,技术很落 后,想自己又在干畜牧这项工作,又是这个家乡的人,觉得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通过发展养鸭业,为老百姓增收,尽一份力量。”杨清华说。
养殖技术是拦路虎。他到处学技术,虚心请教,还到四川农业大学深造两年,逐渐掌握了过硬的肉鸭养殖防疫技术。2006年当上畜牧站长的杨清华先在自己老 家牛尾村试养肉鸭,小试牛刀,淘到了第一桶金。2007年,广安区出台了鼓励事业单位干部创业的相关激励政策后,已经成为畜牧站站长杨清华就毫不犹豫地投 身养殖业,决定把养鸭产业做大做强,为库区农民探索出增收致富之路。于是,杨清华拿出所有积蓄投资二十多万元在浓溪镇龙顶村建起了孵化与养殖相结合的养鸭 基地。
“我们孵化在外面进的种蛋,孵化过后,一方面是自己喂,另一方面是托养给老百姓,我们全程地提供饲料、提供技术,包回收,当时就是我自己先搞。”一年下来,杨清华就收获了创业的成功,他的养鸭场为他赚得利润十多万元。
“当时政府给了我很多扶持政策,还鼓励我,作为我们事业单位的人员来创业,来带动搞养殖,必须要有一个一点带面的作用,先让我们养起给他们看,再教他们养,如何来增收。很多群众向我请教技术,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
上一篇 : 危机管理要避免哪些误区? 下一篇 : 冰淇淋 炎炎夏日勿贪吃冰淇淋 当心变成冻冻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