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1-08
浏览量:
2月8日是大年初六,上午11点半,我走进表弟的蔬菜大棚,一股暖流迎面而来。表弟说,大棚里的温度有20多度,今天太阳还不算大,如果天气好,棚内温度能超过30℃。此时我是在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的金星村,室外温度是零上4℃。
表弟王宇今年35岁,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夫妻俩经营着两座占地约2亩的蔬菜大棚,一年四季生产有机蔬菜,每年有20多万元收入,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富裕户。
想当年,姑父家兄弟多,家境贫寒,当年姑姑决定嫁给姑父时,我父亲身为兄长还偷偷哭了一鼻子。姑父非常能干,还有开拖拉机和修理农用机械的本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姑父和姑姑先是种地,后来又开了一家农用机械修理部,家境越来越好,但也仅是小康生活。表弟高中毕业后,在姑父修理部打工,修理技术很快超过姑父,生意也越来越好,但胸有大志的他不甘心,一直在寻找机会。
七八年前,农村开始兴起蔬菜大棚,表弟也承包了一块地建蔬菜大棚,因经验不足,头两年不见效益。夫妻俩认真钻研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几年下来,表弟家的蔬菜大棚面积不断扩建,现在已拥有长100多米、宽10米、高5米的蔬菜大棚两座。
“两个棚里都是刚种一个多月的西红柿,两个月后就能上市,”表弟和弟妹带我在大棚参观时介绍说,“精力有限,我们只种黄瓜和西红柿,收益不错。”
我想起小时候放寒假到姑姑家玩,姑姑经常天没亮就起床,然后把储藏在菜窑里的白菜萝卜装上自行车,骑行十几里去赶集卖菜。姑姑高兴地说,现在再也不赶集卖菜了,收购蔬菜的大卡车直接开到蔬菜大棚前,所有蔬菜都装箱打包后直接装车。
表弟自豪地说,每个菜箱上都写着他的大名“王宇”,因为这些菜批发到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的多个超市,很多客户吃过后都说好,下次再来购菜时就会直接说:“我要王宇家的菜。”这样一来就等于做了广告。同样的黄瓜,“王宇”家的每斤就比别人多卖两毛钱。弟妹说,现在人们对蔬菜的口感要求高,他们调整战略,多施钾肥,产量虽然少,但价钱却更高。
看着童年一起玩耍的表弟事业蒸蒸日上,不禁感慨良多。蔬菜大棚内不分四季,表弟和弟妹一年都在忙碌着,他们和姑父姑姑当年一样吃苦耐劳。表弟说,黄瓜成熟时,每两天就要采摘一次。平日,他们每天雇4个小工帮忙,每天8小时、每人40元,中午还管饭,下班当天结账。赶上蔬菜上市前采摘,每天要雇8个小工。弟妹说,她现在已是一个具有相当水准的蔬菜大棚种植专家。
金星村是葫芦岛市有名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也是勤劳致富的新农村典型。表弟成为其中的代表人物,赶上了好时代和好政策。
上一篇 : 危机管理要避免哪些误区? 下一篇 : 冰淇淋 炎炎夏日勿贪吃冰淇淋 当心变成冻冻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