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2005年9月12日一场大雨袭击了山东临朐县,这使龙岗镇小河圈村68岁老汉张春元措手不及。他的蝈蝈和葫芦正被泡在水里。
张春元:“你看这里面进去水,使劲抹抹它,它干得快,这么一淋了了不得,它霉烂。你看,里面进去水这不是。”
看到葫芦挨淋,看到蝈蝈受冻,老人有点心疼。可是几个葫芦几只蝈蝈真的就那么重要?事实上了解张春元老汉的人都知道这葫芦和蝈蝈可是他的命根子。老人从小喜欢蝈蝈,在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成家立业离开自己身边后,他重操旧业,玩起了蝈蝈。
张春元:“这个很好,别跑别跑。”
这成为他驱遣晚年生活寂寞的最好方式。蝈蝈和他相处得也格外和谐。
张春元:“你熟练了,你在干着活你把它搁了身上,它就满身上爬,满身上爬就觉得很高兴。”
这些小小的虫子让好玩的张春元的晚年变得热闹了起来,而且也让他发了一笔葫芦财。2001年张春元因为养蝈蝈种了几棵葫芦,这些葫芦用来冬天装蝈蝈。但他用不了这么多葫芦。怎样把剩余的葫芦处理掉呢?他想到了经常走南闯北的朋友张春周。张春周带着30个葫芦来到了北京。
张春周:“带了去30个吧还挺好,那个市场一次就全要了。”
张春元卖葫芦首战告捷,这让他有点兴奋,而张春周带回来的另一个消息让张春元产生了新的想法。
张春周:“我发现人家摊上有带图案的,价格贵好几倍。”
葫芦上画上图案就能赚更多的钱。不过这让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张春元犯了难。这时候,有几个专门为工艺品画图案的人找上门来。
张春元:“美化呢,他当时价格要得太高,我也没那资金。”
张春周:“单个画,请人画,请个一般的档次不高,请个高的就请不起了。”
没有文化,没有资金的张春元想不出什么好招数。正在这时,一个被藤蔓缠住的南瓜给他带来了灵感。
张春元:“你这个瓜能行,我这个葫芦是不是能行?”
既然不能画图案,那就让葫芦自己长花纹。他的这个奇怪想法当即引来家人和邻居的反对。
侄子 张洪印:“干那个东西,不一定挣钱费多少工夫。”
邻居 张乐兴:“绝对就是成不了功。”
倔强的张春元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他找来了一根线开始把自己的葫芦缠了起来。几个月后葫芦竟然真的有了花纹,但这次却让张春元损失了一百多个葫芦。
张春元:“后期我用绳缠起来了,但是不均匀。”
花纹不均匀,绳子不结实,风吹日晒没几天绳子就断了。这让他的葫芦长出花纹的想法落了空,一年产的葫芦全部坏掉了,这使一向乐观的张春元十分苦闷。
张春元二妹 张春荣:“吃不上饭,睡不着觉。一晚上吃到两盒烟。”
2002年,陷入困境中的张春元苦思冥想,当他一天突然看到村头湖里的渔网时,他茅塞顿开。渔网不仅结实而且网格均匀,张春元凭着年轻时织网的技术开始为葫芦编织网套。让他没想到的是困难其实才刚刚开始。手工编织的网格不均匀让张春元吃足了苦头。
张春元:“当时小的(网格)有时就包不起来,你看,它出现这么一个情况,或者是像个大肚子似的鼓出来。所以两头它就鼓出来了。”
网套大了葫芦长不上花纹,网套小了葫芦就长得歪歪扭扭。张春元刚开始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等到葫芦长大时已经为时已晚,这年的葫芦又几乎全部报废。不过这次失败没把他打趴下,反而让他天生的那股犟劲上来了。
朋友 刘利:“脾气也很倔强,反正只要他说的,就都是对的。”
张春元仍然没有死心。他打量着满院报废的葫芦决心要找出失败的原因。突然,他发现有几个花纹非常均匀的葫芦。
张春元:“为什么这几个这么好呢?我就挨着检查检查看了看,数了数,正好84个眼。”
张春元终于发现网格均匀的奥秘。原来,网套有84个网格时,套出的葫芦才最均匀最好看,多一个不行,少一个也不行。2003年,他的十几棵葫芦结了近一千个果。他决定尽快把自己的葫芦推向市场。当葫芦的花纹都已经长出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把葫芦剪了下来,可卖不了钱。
张春元:“这个损失很大我很苦闷啊!工使上了肥料追上了,新产品已经行了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来摘的时机不成熟导致葫芦容易碎。2004年清明过后,张春元又种上了葫芦。2005年元旦,怪葫芦终于顺利收获了。张春元把葫芦精心装饰一番后,决定先到上海、北京、济南、青岛等城市转一转。几个城市转了一圈下来,他才知道,葫芦作为装鸣虫的容器因冬天保温性强而受到鸣虫爱好者喜爱,而长花纹的葫芦在市场上并不多见。他的葫芦也因奇特的花纹引起蝈蝈爱好者们极大的兴趣。
蝈蝈爱好者 郝三刚:“这个有花纹这个没有花纹。”
考察完市场后,有点兴奋的张春元开始去大城市推销。但过了一段日子他回来了,并做出一个重要决定。他要在葫芦成熟之前上山去捉蝈蝈。虽然现在并不是捉蝈蝈的最好的时候,但大好晴天,张春元还是不肯错过捉蝈蝈的机会。
记者:“有吗?”
张春元:“这里一个,吆,抓这个蝈蝈你老是截住它头。 ”
记者:“咬你是吧?”
张春元:“咬人,它很咬人,哎吆,咬的。”
记者:“有什么技巧啊?”
张春元:“摁住它,摁住它就好了。看我捉住的这个蝈蝈,北京大青绿。这个品种很好。”
张春元:“不要跑,不要跑,吆,好好,它跑;老是在头里截着它。”
这是张春元经常来捉蝈蝈的山地。在这块山地上产的蝈蝈品种优良。对他这个捉蝈蝈的能手来说,捉住它们不在话下。但太过专注的他并没有注意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尴尬事情。
张春元:“拿蝈蝈有时候跑开了有时候掉裤子。累得掉裤子。所以这个情况我经常遇上。有时候很着急,还恐怕它跑了。有时候裤子松松垮垮,很着急。”
老人今天收获不大,但却丝毫不影响他对蝈蝈的兴趣。
张春元:“我对蝈蝈很感兴趣。到时候我吃块馒头我就嚼块馒头给它吃。我吃块水果,我嚼块水果它吃。或者是苹果或者是梨。我一边看着,一边喂养,你也能吃水果?”
到底为什么要去捉蝈蝈呢?这源于他卖葫芦时的一个发现。2005年元旦,张春元在济南的凤凰山蝈蝈市场考察行情时,因为相信自己的葫芦是独一无二的,而且确信自己的葫芦肯定能畅销,他便以画有图案的葫芦为标准,确定每个葫芦零售60元,批发30元的价格。张春元浑身挂满葫芦走在市场上,招来很多好奇的人。
张春元:“旅游的看着,这是个什么新产品?”
连续几天,围观者很多,买葫芦的人没有几个。人们因为好奇而来,却因价格太高而去。同时,在北京玉泉营蝈蝈市场为张春元卖葫芦的张春周也传来了不尽如人意的消息。
张春周:“试了要60块钱一个,顾客就嫌贵。”
倔强的他就是不甘心降价,干脆利用自己葫芦结实的特点摔葫芦来吸引人们的眼球。他提出让一个围观者摔他的葫芦,并声称摔破分文不要。
张春元:“是吗,他就乐得哗地笑了,他就……乐得人哗哗地笑,哎吆,你的质量真跟上了,我说你再使劲给我摔。”
这招果然奏效,人们都来瞧稀罕。但葫芦还是因为价格偏高而很少人问津。张春元正打算低价抛售然后打道回府时,一个顾客的话让他看到了希望。
张春元:“我带着蝈蝈,你给我搭上个蝈蝈行吗?我说可以,可以。”
搭上蝈蝈,张春元的葫芦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他从中悟出搭蝈蝈是吸引鸣虫爱好者买他的葫芦的一个好的招数。
蝈蝈爱好者 魏伟:“喜欢的不觉得贵不喜欢的白给都不要。”
蝈蝈爱好者 郝三奎:“玩的耍不讲贵贱,相中了为原则。”
一个葫芦成本仅仅一元多钱,单纯买葫芦,消费者自然要掂量一下是否物有所值。不过有了蝈蝈搭着葫芦卖,蝈蝈爱好者也就好者不嫌贵了,张春元的葫芦这才算是打开了销路。很多代销者纷纷找上门来。蝈蝈让张春元的买卖开了张,搭蝈蝈零售使他的怪葫芦名气大长,他开始自己捉蝈蝈搞养殖。2005年春节前后,正是蝈蝈稀缺,价钱最高的时候,而张春元自己老家的山上却盛产蝈蝈。他捉蝈蝈,繁殖蝈蝈,然后搭葫芦以高价卖出。小小庭院七千葫芦一年竟赚了20多万元。
上一篇 : 30亿元高铁市场或将掀起安防行业淘金热 下一篇 : 手动灌肠机 手动灌肠机好用吗?手动灌肠机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