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1-04
浏览量:
在建平县,提起关玉龙尽人皆知。在这个马铃薯种植大县,关玉龙依托马铃薯协会点“薯”成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事成为美谈。
12月8日,记者在建平县建平镇马铃薯淀粉加工厂见到了关玉龙。谈起土豆,关玉龙滔滔不绝:“别小瞧这土豆,在农民眼里就是块‘小金砖’,靠它,全镇2.5万人人均增收500元。 ”
今年41岁的关玉龙是这个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建平镇属于山区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日照充足。以建平镇为中心的周边乡镇有近30万亩土地非常适合马铃薯种植,但由于销量不稳定,效益一直不明显。
关玉龙是个思想非常活跃的人,遇事爱琢磨。当别人还在为马铃薯卖不出去犯愁的时候,他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他从小规模的买进卖出开始,经过几年的打拼,凭着执著的追求和诚信经营理念,逐渐在马铃薯营销上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这时他又想到,必须把周围群众联合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于是,他找到几个思想比较活跃的农民,在上级的指导下成立了马铃薯协会,并被推选为会长。
当上会长后的关玉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新马铃薯的品种。 2005年,他带领协会成员筹资160万元,从内蒙古、河北、黑龙江等地引进紫花白、黄麻子等优新薯种1500吨。在群众不认可、思想有顾虑的情况下,他把种薯赊销给农户,并签下合同,如果经济效益不好或产量低于当地品种,不但不要种子钱,而且损失由协会补偿。由于品种好、技术指导到位,新品种引进当年就获得大丰收,每亩产量达到1750公斤,每亩增产1000多公斤。按当时每公斤0.8元计算,每亩纯收入1100多元,比老品种增加收入600多元。
有了好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则成了增收的关键。为此,关玉龙一方面让村民通过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学习马铃薯种植技术,另一方面,每年从内蒙古、河北等马铃薯主产区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在建平镇及周边乡镇巡回举办培训班,推广地膜覆盖、大垄双行高产栽培技术。目前这种新技术已经在全县推广。
在经营马铃薯的过程中,关玉龙越来越意识到,要想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必须研究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2006年,他带领会员和群众先后4次到河北考察马铃薯淀粉生产项目,并引进设备,投资建厂。目前已投资70多万元,工厂日生产干精白淀粉20吨,年产值400多万元,纯收入15万元,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同时,他还为建平镇引进了投资上亿元的马铃薯深加工项目。企业进驻后,协会积极组织原料,接长马铃薯产业链条,推进了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双赢。
目前,建平马铃薯协会会员已经发展到279人,服务范围辐射周边7个乡镇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4万亩,带动农户1万多户。
上一篇 : 谷歌负责人谈移动商务:本地和移动相结合 下一篇 : 摇滚烧鸡炉 五排摇滚烤鸡炉和六排摇滚烤鸡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