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2-26
浏览量:
张忠央曾跟着赵效杰种药多年,在他的印象中,别人是行情好时种,行情不好时就种点别的,但赵效杰是好也种,败也种。1984年,药材突然滞销,别人都不敢种了,赵效杰还是想尽一切办法继续种,“有句话他常挂在嘴边,‘药材是人们用的东西,它永远是有用的’”。
1992年,全国甘草价格上涨。村民动了心,但无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忠央说:“大家都认为甘草种植周期长,一年长不粗,划不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地的野生甘草长势也一般。”赵效杰从内蒙古买来甘草籽种,开始试种,第二年挖时,长的都有大拇指粗。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黄璜考察时听到这件事很是惊诧,“没想到在隆德也能种出甘草”。
正是凭着这份胆气,赵效杰很早就成为隆德县有名的万元户。掘得第一桶金的赵效杰,没有将种植经验捂着藏着,而是无私地奉献给乡邻。刚开始种药材,村民认识不足,没有经验,赵效杰就手把手教村民种植。他还刻印种植技术资料2000多份进行宣传,指导村民种植。群众得到实惠,认识也随之提高,并逐年扩大种植规模。
赵楼村人种药村的信心,就这样一点点被积聚起来;赵楼村种药的名气,也随之向外扩散。
老赵谈自己:赚的多赔的也多
一连两天,记者都去赵效杰家打听他回没回来,得到的答复都令人沮丧。5月31日,突然得到消息,老赵已回来,记者立即前去拜访。
推开房门,赵效杰一脸慈祥地迎上来打招呼,一双宽大厚实的手透着热情和朴实。说起村民对他的评价,老赵连连摆手:“他们只看到我赚钱盖了幢楼,其实我是赚的多,赔的也多。”
1996年起,赵效杰开始涉足药材贩运。“当时中药材价格不行,村民辛苦种出来的药材,没人来收,只能堆在房檐下,雨水一淋,都变黑了,我就想帮他们找销路。”老赵说,“刚开始每隔几天就往安徽亳州运一车,一车就是十几吨,联财镇一个药材市场,就这样被我带起来。”
但药材市场波谲云诡,赵效杰即使搏击多年,仍不免马失前蹄。2003年“非典”来袭,全国中药材价格大涨。亳州的商贩来电话,说市场上一公斤黄芪涨到了十几元,让赵效杰赶快收购。老赵马不停蹄收了100吨,等运了过去,黄芪价格已跌至每公斤4元。老赵苦等一月,每公斤仅涨了一元,无奈出手,仅此一单,他就亏掉67万元。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赵效杰也没有停止过帮助村民。有些家庭困难村民的想种药材,老赵就把籽种、药苗赊给他们。村民都知道,赵效杰有个习惯,就是认识的人赊,不认识的,说个名字和村名,也赊。1993年至1999年,赵效杰共给种植户赊药苗、药籽价值达6.4万余元。
赵效杰的这种慷慨,使原本贫困的家庭与药材结缘,又因药材而致富。
从1964年偷偷种下2分地的中药材算起,赵效杰在中药材这一产业已打拼近半个世纪。就在去年,他还联合其他两名种植大户在神林乡承包200亩土地种药村,当年每人赚了6万元。今年,赵效杰年届七旬,加上眼睛患病,他决定“金盆洗手”。但种了大半辈子药材的他,谈起赵楼村乃至隆德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仍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气势,“现在再靠‘二牛抬杠’来种药,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闯市场,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赵楼人要想继续在中药材种植中保持领先地位,也要换换脑筋。”
赵楼村的中药材产业遇到了哪些困难?赵楼人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换脑筋?谈到这些问题,赵效杰向沙发背上一靠,陷入了沉思。
上一篇 : 电子商务迎黄金发展期寻“中国亚马逊”(附 下一篇 : 片冰机制 片冰机制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