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农村创业致富创业案例川北草帽第一村:就地取材 小麦秆做成大产业

川北草帽第一村:就地取材 小麦秆做成大产业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7

浏览量:    

核心提示:  3月22日,笔者来到素有“川北草帽第一村”的营山县小桥镇拱背村,只见家家户户房顶上或院坝里都晾晒着经过漂白处理的草辫,

  3月22日,笔者来到素有“川北草帽第一村”的营山县小桥镇拱背村,只见家家户户房顶上或院坝里都晾晒着经过漂白处理的草辫,机器运转声不绝于耳。

  在草帽加工大户王玉林的家门口,笔者看到,一辆满载草帽的大卡车正整装待发,来自重庆隆昌县的客商介绍说,他们每年都要到这里采购草帽,一车要装3万多顶,每车货值20余万元。

  “像这样整车外运的草帽,每个加工大户一年下来就有四五车,年销售收入达百万元。目前,像王玉林这样的加工户全村有30多户。”小桥镇党委书记白秀华告诉笔者,小桥镇盛产小麦,而小麦收割后的麦秆是编织草辫的最好原料,由于编织技术简单、老少皆宜,编织草辫就成了当地人农闲之余赚钱的最好途径。“闲暇时做点手工活,挣点油盐钱,还让原本做柴烧的麦秆变废为宝。”

  笔者了解到,目前当地农民销售一条草辫有1元左右的收入,他们把编织而成的草辫直接卖给经纪人,经纪人再转手给加工大户,加工大户们则通过漂色、加工制成草帽,再批发给客商销到省内外,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本钱少,不愁原料、不愁市场,效益还好。”王玉林坦言,这是“吹糠见米”的好产业,他已经做了十几年,而且越干越起劲。

  而借力草帽产业办起的加工厂,也解决了许多闲置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在一个草帽加工车间,笔者看到,伴随草帽编织机“嚓嚓嚓”的清脆声音,一圈圈草辫“呼呼”旋转,转眼间一顶草帽就加工成型。“每天可以缝制100多顶,挣取劳务费100多元。”工人莫秀琼是外村的一位村民,经人引荐来到拱背村,成为了按时上下班的加工工人。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如今拱背村的草帽加工户们不仅仅局限于普通草帽的加工,而且还开发出了做工特别精细的工艺草帽、工艺饰品等十多个系列产品,主要销往云南、贵州、重庆、湖北等省市,一些高档产品还通过中介机构实现了出口创汇。

  “小桥草帽已经成了当地创汇的无烟工业。”据白秀华介绍,目前,小桥镇常年有3500余名农民成为草帽及麦秆制品的初端加工者,仅草帽一项,全镇年产量达500万顶,销售收入达2000多万元。

上一篇 : 电子商务迎黄金发展期寻“中国亚马逊”(附             下一篇 : 片冰机制 片冰机制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