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在庐江县泥河镇提起 “养牛大王”丁金云夫妇,大家都很佩服。 20年来,他们白手起家,滚动发展,养牛规模从年出栏几十头,扩展到如今的年出栏1000余头,总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
早晨五点钟就到牛场
9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泥河镇的峰云养殖公司。走进公司院内,100多头“牛宝宝”正摇头摆尾,悠闲地吃着草儿。丁金云正在碎草机前绞高梁。 “他每天早晨五点来钟就到牛场,事事过问,很细心。 ”丁金云的爱人朱永芳告诉记者,尤其是牛犊子买回来后,从饮食调理,到防疫、除虫、健胃,丁金云都是精心饲养,好让牛犊子适应新环境。
丁金云今年58岁,是泥河镇姚店村人。他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个养牛能手,以前在生产队负责过耕牛买卖,他自小耳濡目染,学会了养牛及从事“牛市”交易的一些门道。丁金云20岁时,父亲去世,他便去南京一家食品企业承包了一个柜台做起生意。天有不测风云,八年后,这家企业改制,丁金云只能回到家乡另谋职业。 1993年,他受聘管理泥河镇畜禽市场牛市,但收入微薄。
1994年,他回到村里开始养牛。然而,就在他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却被骗子骗光积蓄。 “1994年的冬天,我收购了一车牛肉到合肥去卖,却被一个小贩子用假钱骗了,损失了1万多块钱,当时1万多块钱是我的全部家底子。 ”丁金云说,那年春节,家里只剩下100元,没钱买年货,过得很不是滋味。
从云贵一带购回小牛
“但是我没有趴下,我爱人很支持我,为了东山再起,又东挪西借筹集了10万元,再来养牛。”丁金云说,他夫妻俩到草场去放牛,20多头牛放在野外,忙不过来,惹了不少麻烦。“记得有一次,一头牛偷跑出去,吃光了邻居家的一田水稻,我赔了400多元。”回忆创业初期,丁金云自叹苦不堪言。
“这样干不行,我就借钱盖牛舍。 ”经过几年的发展,2009年,他在村庄附近包下一块地,投资50多万元建设了十间养牛厂房。从此,养牛产业驶上了“快车道”。
“从2009年底开始,我去贵州、云南等地,收购小牛回来饲养,经过一段时间的育肥,然后出栏上市。”丁金云告诉记者,买回来的小牛体重一般在600斤左右,育肥期在半年以后可以达到1000斤,出栏后利润可以达到1800元左右。 2011年,他的养殖公司年出栏肥牛达到500头,利润达到100万元以上。就这样滚动发展,今年已经出栏近千头肉牛,利润近200万元。
这么大的牛场如何管理呢?主要是丁金云夫妻俩起早歇晚地干,同时从当地雇了8个村民帮忙饲养,雇人每年要付工资20多万元。“我对牛的感情很深,所以我让牛一定要吃好住好。”丁金云说,他每天给牛吃的是稻草和玉米秸秆,加上自配的精饲料和从酒厂收购来的酒糟,而且每天都让牛在养殖场里活动一段时间,因此牛个个身体健壮,几乎不生病,肉质也很好。
两条路销售育肥牛
“销路也要重视,要随时注意开拓市场。”丁金云说,由于自己养牛时间长,周边很多客商都知道自己的牛品质高,因此销售很顺畅。 90%的牛是活体直接销售到江浙沪等地,10%的牛自己屠宰后销售到周边。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丁金云的客户遍及合肥、南京、杭州、上海等地,牛肉供不应求。 “下一步,我准备租当地的一个废旧轮窑厂,扩大养牛规模,要是能谈好承租价,养牛规模一年还能增加几百头。 ”老丁说,希望政府能够关心支持养牛户,给予养牛户资金贷款上的支持,这样自己的干劲就更大了。(本报记者 刘刚 通讯员 徐梅生)
上一篇 : 养猪户:从未见过这个涨法 下一篇 : 麻花机 的花机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