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管理上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要完全凭经验和习惯。”黄权根说,还是以这次的寒潮为例,按以往惯例,很多养殖户都习惯在两次寒潮后、农历十月才开始搭
“有头脑、做事认真细致、善于总结经验、不打没准备的仗”是周围朋友对黄权根的评价。这位珠海市斗门区一个普通的养殖户,从事养殖十几年来,经历了成功与失败。在他看来,每一次的成败经历都是学习的好素材,都能为下一次的成功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正因为这一股认真劲,在近几年的养殖中,成功频频向他伸出橄榄枝。
不贪图收益最大化
黄权根卖鱼一般不喜欢走“群众路线”——在出鱼高峰期出鱼,也不贪心鱼价能多涨几角钱再出售。而是通过鱼中、饲料厂、经销商和其他养殖户那里得到更多有关市场行情的信息,综合分析判断后,确定一个基本盈利范围,再决定是否卖鱼,见好就收。因此,他总能在鱼价较高的时候适时“空仓”,并且赚钱。
以11月中旬的寒潮为例,黄权根打算在月初将一口白水塘养的尖吻鲈卖掉,跟鱼中就谈好9元/斤的价格,然而鱼中因为接单太多,迟迟未来收鱼,谈好的价格也由9元/斤掉到8.5元/斤。而此时,天气也开始逐渐转冷,黄凭经验预料到:随着气温的降低,不耐寒的尖吻鲈冻伤冻死的情况将会发生,到时价格也会进一步下降。
“走得快,好世界”,就在寒潮才刚刚到来、很多养殖户还抱有侥幸心理的时候,黄叫来了一辆收鱼车以8元/斤(仍有盈利)的价格果断出售,因为鱼车一次装不完,就剩了几百斤鱼在塘里。正因为这样,在此次寒潮中仅冻死几百斤鱼,损失五六千元,这与其他养殖户相比,微乎其微。而很多养殖户在鱼冻伤后只能以3元/斤、2元/斤的价格出售,一下子亏惨了。尽管这次成功“斩仓”,但黄权根仍然不太满意,“还是有点疏忽。”
除了准确判断市场动态,知足常乐外,黄权根认为还要选对品种。
一直以来,跟风养殖的现象在行业中屡见不鲜,养殖“一拥而上”和“一哄而散”的现象每一年都在发生,“案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都相似,只是品种不一样而已。养殖的盲目性让很多养殖户吃了亏,特别是行情不好的时候。然而,黄权根从来就不会跟大伙凑热闹,在投苗前,他总要进行一番详细的调查:哪些品种适合在当地养,在这些适合的品种里面哪些品种能赚钱,而在这些能赚钱的品种中,别人养得多的他就少养些或不养,别人不养或少养的自己就选择多养点。
上一篇 : 管理者的资源
下一篇 : 冰激凌机 怎么挑选冰激凌机?冰激凌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