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农村创业致富创业技术养鱼技术要点:鱼病防治措施及治疗时应注意问题点

养鱼技术要点:鱼病防治措施及治疗时应注意问题点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0

浏览量:    

核心提示:近年来有些地区应用这些抗生素防治鱼虾、贝类病疗效低甚至无效。各地渔民也反映:这些抗生素单位面积用药量逐年增长,而药效逐年
  治疗鱼病的注意事项
   
在防治鱼、虾、贝的病害中,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而引起药效减退甚致无效,这种现象的出现,常称之为抗药性。近年来,世界各地对此现象都非常重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粮农组织还专门建立机构研究其对策。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至今已有400多种农业、渔业及卫生方面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抗药性现象(还不包括微生物抗药性。)在天然条件下有些病虫抗有机磷药物达2700多倍,在室内条仆下有的抗药性高达l万多倍。我国近40年来在鱼类养殖方面的病虫抗药性也相当严重。上世纪60年代初,一般使用2.5%敌百虫粉剂0.5~l毫克/升杀灭甲壳类寄生虫有显著疗效,到80年代有些地区改用90%以上晶体敌百虫尚未见良好效果,有些地区开始使用氯霉素、土霉素等防治鱼、虾、贝类的细菌性疾病有相当高的疗效,但近年来有些地区应用这些抗生素防治鱼虾、贝类病疗效低甚至无效。各地渔民也反映:这些抗生素单位面积用药量逐年增长,而药效逐年降低。笔者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讨。   
养鱼
 
一、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抗药性是生物与化学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抗药性程度一般是采用敏感品系或初用药品时的品系与抗性品系的毒力对比测定来表示的。通过对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等地调查检测结果表明:   
 
1、由于长期、反复地使用同一药物。各种生物体均具有防御外界恶劣环境的本能,在一个不断受到药物袭击的条件下,鱼类的病原体包括病菌和寄生虫,均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抗药性反应。   
 
在一种病菌株或病虫种群中,由于个体的差异,对鱼药的反应均存有不同差异性。例如鱼类鳃病寄生虫中华鳋,对敌百虫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合剂反应比较敏感的个体,一般在施药后48小时内中毒死亡;不敏感的个体可忍受144小时死亡;但有些个体在中毒后发生麻痹会复苏过来,并继续生存、繁殖。不敏感的个体所衍生的后代基本上也是不敏感的。因而使不敏感的个体逐渐形成优势而产生不敏感的种群,即称抗药性种群。这种种群的形成,一般均是由于多年来复用同一种药物的结果。对于一年内发生多代的病虫,如中华鳋、锚头鳋指环虫、三代虫等,表现尤为明显。对此一部分人试着采用加大剂量或增加施药率的办法来解决,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种效果只能是短暂的。如在江、浙一带以往一般每隔2-2个月甚至半年施用—次敌百虫,以杀灭中华鳋等,防治鱼类的“弄水”病,但近年来每隔10天、半个月,有的仅一周就要用药了,而且药量在逐步加大,否则无效。这样的施药结果,寄生虫的残存个体数量减少了,但这些个体的耐药力更强。它们的繁殖后代所形成的群体具有更强的抗药性,最终将使该药物无效。   

上一篇 : 煤矿区防爆监控设备的设计安装与施工             下一篇 : 榨汁机 榨汁机用前消毒果汁易成细菌温床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