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5
浏览量:
在消费领域有这样一个规律: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每下探到一个量级,用户规模就会增加一个量级。从这个角度来说,顺风车要比出租车和专车有着更多的潜在用户。
“明年,我们很有信心让顺风车成为滴滴内部订单量、用户量最多的业务。”黄洁莉说,C2C的轻模式决定了滴滴顺风车会成长得很快,目前已经进入了300多个城市,而几乎不需要线下人员。
C2C的灵活、多变和海量需求等特性,也决定了滴滴顺风车不会追求确定性和效率,而是追求“独特的体验、有趣和便宜”。这也正是滴滴顺风车在宣传上强调社交、“遇见美好”的原因。
流量运营成增长最大动力
黄洁莉2014年9月加入滴滴,12月滴滴内部开始探讨顺风车业务,今年1月正式立项,2月底开始研发,6月1日正式上线。用她的话说,“上线后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做到了出租车几乎用两年才完成的成绩。”
当然,顺风车的成绩与滴滴的品牌和资源脱不开关系,但动力也同样来自于顺风车团队对产品和运营方面的思考与努力。从0到1,黄洁莉认为“最关键的是解决了增长的问题”,顺风车团队是个产品技术为导向的团队,对线上流量的获得和转化非常敏感。
在产品正式上线前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4月1日,这一天顺风车启动了车主招募;另一个是5月1日,顺风车提前开始做乘客激活。“如果不做这两件事,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现在的规模”,黄洁莉称,“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的历史上,我们是第一个这样做产品的。”
在产品还未开发完毕,就大张旗鼓启动预热行动,一方面显示了滴滴内部对顺风车业务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这样做也是因为顺风车业务的特殊性。作 为C2C平台,顺风车要实现乘客和车主两端的平衡。如果乘客太多、车主太少,拼不到车,乘客体验就会变差;如果乘客太少、车主太多,车主的体验就会变差。 对于这样一款需要寻找平衡的产品来说,冷启动更是难以想象的。如今的用户,已经被移动互联网“宠坏了”,一款产品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如果体验不好就会导 致用户流失,再获取会变的很难。
通过两次预热,滴滴顺风车想要“热启动”。写字楼、小区地推,发动用户推荐,滴滴打车App内提前上线页面,这些手段帮助顺风车在上线时已经有 100万车主;而“拯救地铁汪”、地铁楼宇广告等方式,则为顺风车在上线前就储备了300万乘客。一看数据,黄洁莉放心了,滴滴顺风车便在6月1日召开了 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
平稳起步后,黄洁莉思考的是“做到市场第一后下一步如何走”的问题。为了把顺风车的名气打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并且用它,滴滴发动了“桔色星期一”活动,号召马化腾等业界大佬为滴滴“代言”,结果把订单量从几十万单做到了一百多万单。
“围绕不同的增长阶段,我们多线条整合了所有的资源,这种对业务节奏的把握,是很重要的。”黄洁莉说,业务发展得太快,这对团队人员来说是很“烧脑”的,需要快速应对、深度思考,不断适应变化。
烧钱为的是用户体验
“我觉得整个拼车市场的规模在每天一千万单以上。”市场虽大,但黄洁莉并不认为能容纳多个玩家,“C2C模式最终只有一家最大,很难出现多家份额接近、同时并存的情况。”
和B2C不一样,C2C对规模极其饥渴,因为规模越大,平台在多样性、匹配效率等方面就会表现越好。在黄洁莉看来,C2C就像社交,本质都是连接人和人,流量和用户会倾向于往一个平台上集聚。
上一篇 : 面板持续涨价 液晶电视价格“水涨船高” 下一篇 : 点菜柜 点菜柜的技术性能有哪些?点菜柜的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