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2-25
浏览量:
文/刘亿舟
战略思考和决策的过程,就是一个把复杂的情况简单化的过程,是一个把非结构化的场景收敛成半结构化或者结构化的过程。
个人一直觉得,创业者即是投资人,投资人即是创业者。无论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既要换位思考,相互代入,也要遵循共同的市场逻辑和资本逻辑。
无论创业者还是投资人,经常会面临一些抽象的战略思考,需要根据现在的市场格局研判未来的局势和商业模式的走向。任何一个战略决策,通常都会面临很多个因素(有时候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之间的拿捏和平衡。所以,战略思考和决策的过程,就是一个把复杂的情况简单化的过程,是一个把非结构化的场景收敛成半结构化或者结构化的过程。
因此,掌握一些战略思考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化繁为简、抓大放小。以下是我个人创业和投资经历中沉淀的一些思考方法,不追求完整的体系,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值得补充说明的是,以下思考方法主要针对互联网领域创业的项目。
1、势和渠的思维
创业选择项目时,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是否具有“大势”,即所选择的领域必须具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假想你眼前有一杯水,如果放到800米的高楼上,肯定具有了一定的“势”,但是这杯水倒下来,也就是下了几滴毛毛雨。如果场景切换为长白山天池,在2744米的山顶上有着20.4亿立方米的水量,无论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让这座天池具有了巨大的“势”。换句话说,如果砸开一个口子,就会有海量的水倾泻而下。
有了“大势”还得有“良渠”,否则就会洪水泛滥,在创业层面就是服务交付层面的失控。因此,建立稳固的“良渠”是创业者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良渠”在创业层面通常表现为技术壁垒、运营能力、团队建设、交付体系等方面的要素。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势”既有体量(容量)层面的含义,也有时间趋势方面的含义,即从趋势上来看,时间在你这边,否则可能只是一个过渡产品。
很多创业者从自身经历和痛点出发,有时候容易自我强化,切中的也是刚需,但是需求并不普遍,因而不具备“大势”。这是前提,不可或缺。
2、用户思维
对于互联网创业来说,免费或者倒贴的方式通常被互联网思维的假象所掩盖。原来收费的产品或者服务现在免费提供给用户了,传统意义上的“客户”在这里消失了。无论是智能硬件、APP工具还是O2O领域,通过免费或者倒贴的方式钩过来的是否是一个持续黏性的用户很重要,否则,前面的烧钱没有战略上的意义。
通过很多项目的验证,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结论:无论是智能硬件还是纯APP工具,如果只是纯工具属性,其用户粘性和平台属性通常较弱,比如常见的日历工具、图片工具、天气工具、名片工具、记录工具、词典工具等,如果不能将用户有效地引导至一个持续互动的社交场景(UGC)或者强内容场景(PGC),那么用户黏性和活跃度将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如果平台缺乏必要的活跃度和黏性,那么后续的转化和变现将面临较大的挑战。这样的项目,即使前期融到资金,后续融资也将缺乏投资逻辑的支撑。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曾经火爆一时的“脸萌”。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那些做得比较早的,具有强工具需求的APP,也可以凭借海量的用户获得资本的青睐,从而在后期通过拓宽延伸性功能做实用户黏性,最后有可能实现“软着陆”,否则,最终也是难逃一“死”。
对于工具属性比较强的APP来说,将用户引导至高频的场景只是通过了第一关,如何实现变现才是其最终的考验。
上一篇 : 曾为陈小春推油 揭张柏芝风流情史 下一篇 : 暂无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