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2-26
浏览量:
当小米出现的时候,人们对小米模式充满好奇,其性价比策略和饥饿营销屡试不爽。可当无数个小米出现的时候,互联网渠道是否已黔驴技穷呢?粗略来讲,人们早已对互联网渠道褒贬不一,互联网营销五花八门,但消费者冷静下来的时候不免思考:我们买的是营销还是产品。价格厮杀已无底线,而在价格之外对产品的设计和做工要求不断增大,时常出现各类iPhone变形版本,如此种种。不过这些还只是互联网渠道的皮肉伤,真正让手机厂商触目的还是互联网渠道日趋下滑的销售能力。
以红米Note 2为例,正式发售后雷军爆料首日销量80万台,打破国产手机的单日销量纪录,半个月之后,小米企业又为我们带来了半个月销售150万台的好消息,如约而至的还有雷军放出的红米 Note 2首月销售215万台的新闻。假使小米的销量数字属实,我们在惊叹的同事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小米Note 2的首日销量超过首月的三分之一,至此之后便呈指数下滑的态势。其中首日80万的销量中有多少进入了黄牛渠道我们不得而知,如此巨大的销量对小米的供应链压力恐怕是冷暖自知。而对比主要走线下渠道的OPPO R7,单月销量超过100万,整体销量却在稳定上升。
诚然,线下渠道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更理性也更可控,进而实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销售的可持续性,从而避免出现饥饿营销的局面。小米的口碑和2012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显然后来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不愿意走小米的老路。
我在《智能穿戴:走在“不鸡肋”的路上》一文中谈到过智能硬件厂商对线下渠道的青睐,众筹等平台不过是智能硬件的练武场,线下渠道恰是铺货的关键。不难断定,互联网渠道被一部分厂商看做是营销的需要,而醉翁之意再次瞄向了线下市场。
合作的本质还是相互利用
正如前文所讲,不管是迪信通等渠道商还是ZUk等手机品牌,在变幻莫测的手机市场无不感受到了丝丝寒意。可从双方的合作来看,相互利用的因素多于抱团取暖。
首先从迪信通的角度来看,转型势在必行,但目前的盈利不得不依靠原先的盈利手段。运营商方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迪信通们需要的是顺势而为,在产品资源上仍需要迪信通主动争取。迪信通和魅族达成了20亿元的销售协议,承诺在自己的4000家门店里销售乐视手机,并获得了ZUK的线下独家销售权等等。迪信通没有选择在一棵树上吊死,合作也更多的停留在卖货层面。如果转型是迪信通的兵马,和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合作仅仅扮演了粮草的角色,毕竟从厂商手机直接拿货比黄牛渠道有着更大的利润。
而对于手机厂商而言,迪信通也不过是布局线下的一颗棋子。实际上,除了迪信通,苏宁、国美乃至名不见经传的渠道商都是手机厂商合作的对象,与此用时也在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比如说小米、魅族等开始在一二线城市开设自己的线下体验店,为所谓的O2O买马招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线下市场根深蒂固的中华酷联乃至三星苹果,都开始发力线上渠道,甚至一些厂商的子品牌足以和小米较量一二。互联网手机品牌向线下进军也是在增大竞争的砝码,只不过它们的核心仍在自有渠道建设,而非押宝迪信通。
我们不知道这种相互利用的合作形式能维持多久,至少这种惺惺相惜引来了更多玩家的加入,毕竟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先退出。
线下渠道确实迎来了第二春,不过这个馅饼会不会落在迪信通手里还不得而知。迪信通是目前最合适的线下合作伙伴,也是最廉价的合作方式,以后的路怎么走还需要迪信通们自己掂量。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烤地瓜机 烤地瓜机烤地瓜的原理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