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05
浏览量:
自主力量
虽然国外汽车巨头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推进速度相对较快,但这并不是国外车企的专利。国内自主车企其实一直在默默耕耘,近年来,一汽、上汽、北汽、广汽、吉利及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车企纷纷进军该领域。例如一汽红旗HQ3的无人车,早在2013年就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创造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无人车在复杂交通状况下自主驾驶的新纪录。日前,北汽也明确了其无人驾驶计划。
“在明年北京国际车展,我们力争要推出一款可供试乘试坐的无人驾驶产品。”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不仅抛出北汽对于汽车智能化的产品规划,并且透露北汽和乐视将有更重要、更大范围的大合作,“预计会在年底前正式对外发布。”
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表示:“自动驾驶作为产品智能化的最高表现,恐怕是已经看得见的全球未来竞争的一个制高点,我们别无选择。”相比国外巨头的2020年规划,国内自主车企对自动驾驶进程的规划并未落后。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今年5月国务院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引导国内车企发展的重要纲领。据其介绍,在《中国制造2025》中对智能汽车、汽车智能化发展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树立了标尺。其中提到了两个方面的目标,到2020年主流车企要掌握智能辅助驾驶的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另外要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也就是《中国制造2025》第一个十年实现的时间,要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这两个步骤是我们现在已经看清的汽车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的两个重要步骤。”朱宏任表示。
并非坦途
竞争已难以避免,但自主车企在智能化这条路上毕竟是后来者。“我们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徐和谊对于智能化遇到的问题毫不讳言。“在智能汽车的研发上,我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关键的、共性的、核心技术的缺失。”徐和谊认为,国外大企业不仅垄断着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并且敢于投资,在竞争中优势明显。“更让我们忧虑的是国外几乎所有的整车企业都在智能化研发与应用方面投入巨资,前瞻布局,而世界级系统的供应商甚至先于我们这些整车企业开展了汽车智能化方面的研发。”
徐和谊坦言,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投入,还相对较少,懂得智能汽车技术的尖端人才极为匮乏,而且科研单位与整车企业之间对汽车智能化理解的差异也较大,产学研尚不能紧密地结合,我国的国民交通守法意识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汽车智能化产业的发展。”此外,“谷歌、苹果这样的IT巨头,现在也加入了智能汽车的开发行列。”徐和谊表示,来自IT行业的竞争也让汽车企业感受到深深的压力。
除了技术上固有的短板与发展上的滞后,国内政策与标准的缺失也让身处其中的车企无所适从。“特别是对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传感系统、车载终端、V2V/V2I等,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朱宏任介绍道。冯飞则认为,“未来的造车不论是以互联网的协同为主,还是以造车企业为主,最重要的是保证汽车的安全,‘保安全是底线’,由此无人驾驶汽车要真正上路,还将面临法律和道德方面的困难。”
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渐行渐近,无论是汽车巨头还是自主车企,5年后谁能真正调动起消费者的肾上腺素,谁就将是赢家。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烤地瓜机 烤地瓜机烤地瓜的原理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