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4-21
浏览量:
对于当时的滴滴快的来说,它们之间的竞争已经变得没有意义,因为战场已经转移。在过去的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从门户到搜索,从游戏到社交,从视频到电商,再到团购,每一个新领域的出现都需要经历完整且相对漫长的生命周期——从幼稚到成长,从成熟到衰退。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之下,这个周期被无限缩短,且加速交替。打车行业未见分晓,专车已悄然勃兴,专车未定格局,拼车、代驾、巴士又来势汹汹。
应对这一局面的办法似乎只有一个,联合对手向前看,对抗创业公司。滴滴快的合并之后,拿到了巨额融资,随后便在各个业务领域横扫小创业者,并不断推出新业务,不给后来者留任何机会。
58同城和赶集网的处境也类似,二手车电商、垂直招聘、房产O2O竞争者众多,而各种O2O到家服务创业企业又威胁着分类信息网站的既有模式;美团和大众点评亦然,团购两大霸主、天下依然难分,百度糯米又来搅局,而在卧榻之侧,更是出现饿了么、百度外卖,以及微信电影票和淘宝电影等新威胁;携程和去哪儿联姻之前,携程已经投资了途牛、艺龙、同程等一批对手,虽然表面看垂直旅游网站还威胁不到它们的业务根基,但这两大专注旅游的小巨头企业,却错失了整个出行市场,而后者正在谋划切入它们的领域。
因此,58同城和赶集网、美团和大众点评、携程和去哪儿的故事也与滴滴快的大致类似,通过合并降低竞争消耗,并不断开拓新业务,来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新玩法新节奏。
格局焦虑
小巨头合并潮背后往往站着大巨头的身影,但这并不妨碍小巨头想要独立发展成为大巨头的野心。
四个案例中,滴滴快的、美团大众点评、携程去哪儿,合并之后的整体估值都在150亿美元上下,58赶集在100亿美元左右。如今的中国互联网,BAT三足鼎立的局势正在发生改变,电商老大阿里的市值徘徊在1900亿美元左右,社交巨人腾讯的市值徘徊在1700亿美元左右,而搜索引擎的开创者百度的市值只有580多亿美元。
未来谁会取代百度的位置,与阿里和腾讯三分天下?小巨头们用合并增加着自己的可能性。
故事回到PC时代,BAT抵御竞争的方式是复制和抄袭,阿里做社交、腾讯做搜索和电商、百度做电商和社交,大抵如此。但面对层出不穷的创业机遇和创业者,BAT们发现小股投资才是抵御竞争的最经济手段。于是,腾讯投资了搜狗、京东、58同城、大众点评和滴滴打车,而阿里则几乎染指了每一个互联网细分行业,搭建起了自己的帝国版图,最后知后觉的百度,也在最近两年开始疯狂投资模式,押注在各个创新领域。
有人戏称,创业成败的关键从“BAT抄你怎么办”变成了“BAT不投你怎么办”。在本文探讨的四个合并案例中,滴滴打车、58同城、大众点评、携程背后站着腾讯,快的打车、美团背后站着阿里,去哪儿背后站着百度。但小股投资的BAT并不能全盘控制它们的命运。尤其是在合并之后,小巨头们往往手拿两个巨头的资金和流量,希望搭建一个并不隶属和依赖于别人的新帝国。
不过,从行业的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它们的机会各不相同,处在行业早期的滴滴快的显然更有想象空间,处在天花板已现、增长乏力的行业后期的58赶集和携程去哪儿的希望则要相对渺茫,而处在行业成熟期的美团大众点评则是机会与威胁同在。
但互联网并不以过去定成败,就连BAT的江山也不再稳固,小巨头们又如何能不焦虑?于是,我们看到,滴滴快的正在激进布局整个出行市场,58赶集正在深耕O2O到家服务和二手车电商,美团大众点评会进取外卖市场,而携程去哪儿要拿下的也不会仅仅是在线旅游。
永远有创新,所以永远有竞争,也就永远有焦虑。对于互联网人来说,这种创新、竞争和焦虑发生的太快,还来不及回味昨天的战争,明天的敌人又浩浩荡荡而来。
在这样一个焦虑的时代,BAT通过广泛投资来确保自己不错过下一场盛筵,小巨头们通过合并来抵御巨头操控和创业公司颠覆,而处在其中的千万创业者,迎来的到底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呢?还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除了集体焦虑,互联网人别无选择。
上一篇 : 煤矿区防爆监控设备的设计安装与施工 下一篇 : 榨汁机 榨汁机用前消毒果汁易成细菌温床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