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11-16
浏览量:
海尔豪掷54亿美元并购美国通用电气(GE)的家电业务,对海尔的国际化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这笔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美国最大的并购交易,能顺利通过也实属不易。但这次并购背后的一些细节,值得反复思考,有些更显得意味深长。
首先,从交易数据看,海尔这次花了54亿美元,但2014年这笔业务本要卖给瑞典的伊莱克斯,作价只有33亿美元。当然,不同的收购方,肯定会有不同的价格,但仅仅一年,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就增值超过60%,对美国人来说,这确实是笔不错的买卖。
其次,与伊莱克斯铩羽而归不同,海尔此次一帆风顺。当初伊莱克斯的交易之所以告吹,不是通用电气不想卖,而是美国相关部门不允许,理由是合并会损害美国家电行业的竞争性。相反,海尔却被绿灯放行,也不认为妨碍竞争性。这有一定合理性,毕竟海尔在美国市场很不起眼,但也确实相当幸运。
难道美国放松了对中国企业并购的控制?或者说,以前惯常的对中国企业政治炒作退潮了?还真不能轻易断言,必须看清楚这次海尔并购的两个特点:第一,价格很高,美国企业很有赚头;第二,家电行业今非昔比,不如早早卖给中国人。这从日本家电业崩盘式垮塌,东芝、夏普近来纷纷甩卖家电业务,就可见一斑。
以往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中,存在三种逻辑:一种是政治逻辑,一般都会先戴有色眼镜,以国家安全制造些是非;一种是资金逻辑,如果美国人赚钱很多,也未尝不可;还有一种是产业逻辑,如果确定是夕阳产业,那还是早点脱手的好。
海尔并购的成功,应该正是后面两个逻辑战胜了前面的“政治逻辑”。这也不是没有先例可循,比如2009年通用汽车为摆脱困境,甩卖旗下高油耗的悍马品牌,中国四川的民营企业腾中重工决定接盘,美国上下一片赞成。但好在中国监管部门果断制止,交易告吹。随后,全球竟没有其他任何买家出手,悍马最终烂在了通用汽车手里。
对海尔来说,虽然这次并购还附加有与通用电气的战略合作,但54亿美元的价格确实不菲。从积极的角度看,首先,这有利于海尔拓展美国市场,毕竟通用电气的家电市场主要就在美国;其次,有利于增加品牌知名度,海尔在中国家喻户晓,但通用电气在世界更为人所熟知;再次,成就海尔家电霸主梦,这其实类同联想当年并购IBM笔记本,这次交易虽然最初几年亏损颇多,但最终帮助联想登顶成为个人电脑的世界老大。
不过,这次并购的“三种逻辑”也不乏挑战:第一,这个价格真不便宜,消化好真的不容易;第二,美国政客现在乐见其成,但未必不会以后搅局;第三,美国、日本都在甩卖家电业务,中国企业则在海外大手笔接盘,或许我们确实有比他们更高明的经营策略,但或许我们也必须冷静思考这个产业的盈利前景。
上一篇 : 管理者的资源 下一篇 : 冰激凌机 怎么挑选冰激凌机?冰激凌机使用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