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商业家族会有这样的家训,可见当时“儒商”式极其受推崇的。不过,有意思的是,在礼耕堂大宅的里面,一个砖雕门楼上还是雕刻着一对锁样花纹——是“锁财”之意。“中国古代向来富官不分家,要富还是要官?苏州人的观念是,有官必有富,要富必有官,只有做官才能够保证家族财产的稳定。”张学群说。
吴文化学者徐刚毅说:“家族的渊源力量对于苏州这个城市很关键。一个家族连续出几个状元,多得不得了。文化的传承,家族因素很重要。做生意也是这样子,很多的苏州商人,都是外地过来的,落脚以后把财富留在苏州,同时又叫下一代读书科举,或者做生意。”
张学群则说,当时苏州的商人家庭都是让大儿子读书科举,只留一个小儿子学做生意,以防止大儿子不长进考不上功名,是留条后路的意思。苏州这个城市,向来文名重于商名,一是因为商人比较低调,二是因为重儒轻商的传统。
为什么苏州会形成重儒轻商的传统?张学群分析说,有三个原因。
一是地域传统。北方人有钱发达以后,第一个想到的事情是搞排场、修祖墓,但南方人有钱之后第一个想到的事情是刻书。江南人认为,功名利禄不过是一生,文章才是经国大事,千百年以后,全国人、所有的子孙都能看到我的文字,这才是最牛的事情。所以苏州的有钱人里面,藏书刻书之风很盛,因为藏书搞到家族破败的也不少,后来甚至形成了“藏书比富”的风气。总之,只有读书做官才是正途,而捐官则是被人看不起的,一味从商苟且就更不上台面了。所以像潘家虽然有钱,也必须出钱先捐下一个四品官来,才好说话。
二是国家制度的鼓励。在汉朝和南北朝的时候,国家推行的是封建门阀制度,就是说,哪怕一个一岁的小孩,只要出生在所谓“世家”,他也是贵族。到了唐朝武则天时期,打击门阀大家,推行科举制度,所谓“天下英雄尽入瓮”。十年寒窗无人笑,一举成名天下闻,这种文化熏陶下,读书好就可以做世家,没人能够逃出这个牢笼。
上一篇 : 危机管理要避免哪些误区?
下一篇 : 冰淇淋 炎炎夏日勿贪吃冰淇淋 当心变成冻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