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群体内部的社会心理动力机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锐蓝对于蓝领群体的社会地位自我认可度偏低,而追求与白领近似的、价值诉求的动力很强。在这样的社会心理背景之下,针对白领消费群体主打的品牌,通常可以得到锐蓝们的青睐。图表1中就清晰地显示了在目前市场上,实际上并不存在为蓝领专属的品牌,而以白领为核心目标群体的品牌对蓝领群体的吸引力集中体现在锐蓝消费者身上。
庞大的蓝领消费群没有自己的品牌
深蓝和普蓝属于寻求与自身群体价值一致的消费群体,他们对蓝领价值特性的自我认可度较高。对他们而言,蓝领的文化特性不仅可以满足其本身的自我认同,同时也可以弥补社会整体价值的某些不足面。实际上,蓝领在很大程度上可为现有的流行男性角色文化补上更多的角色偏失:阳刚、力度、群体感、技术性、行动性和魄力感。而这些价值特性可以渗透到更高端的社会群体的男性化产品之中,我们今天从越野车辆、休闲工装与休闲运动装、满足DIY需要的工具与运动品牌中完全可以体会到这种蓝领化的高端价值。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普遍缺乏专门以蓝领价值特性为诉求的产品,在研究报告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蓝领实际消费的全部品牌中,几乎没有一个被蓝领视为专门为他们设计和开发的品牌,这意味着普蓝和深蓝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与此同时,其他较高层级的社会职业群体似乎也在刻意避开与蓝领的符号牵连。
本土品牌应从蓝领文化中汲取营养
在中国大城市中,蓝领与白领的消费购买力整体之比约为是100:20。其中锐蓝消费购买力大约占整个蓝领的1/3。整体来看,白领诉求最大可以获得20(白领原有购买力)+30(锐蓝群体购买力):70(普蓝和深蓝群体购买力)的购买力。但目前中国市场实际盛行的“白领价值遮盖一切”的定位策略导致了两种最大的缺失:
其一,针对注重蓝领价值归属的深蓝与普蓝群体,缺乏对其直接诉求的品牌,从而错失了消费资源总量足以超过“白领+锐蓝”市场的专属开发机会。目前大部分可为普蓝与深蓝接受的品牌,都不是针对他们的有心之作,而是大众化或锁定其他群体的品牌扫过市场时在这些群体内的自然遗落,正因如此,没有什么品牌在这些群体中真正保留着显著的地位。在大部分产品中普蓝与深蓝的品牌集中度都很低。在错失普蓝与深蓝群体的同时,也意味着错失了对处在蓝领下端、崇尚蓝领价值的部分高端无领消费群体。实际上,今天很大一部分本土品牌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就在这部分群体中。
上一篇 : 养猪户:从未见过这个涨法
下一篇 : 麻花机 的花机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